价格挤压

什么是价格挤压

价格挤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三级价格歧视,其定义最初始于欧盟初审法院,指在未经加工产品市场上具备支配地位的厂商,利用此产品制造深加工产品的同时将多余的未经加工产品在市场上出售,其制定的出售价格使下游竞争厂商无法在加工历程中获得足够的利润以维持其在深加工产品市场上竞争力的行为。

价格挤压的内容

国外学者对价格挤压的研究紧要关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上游厂商是否有实行价格挤压的激励?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Bork(1987)认为,价格挤压对于一体化厂商来说并不是一种理性策略。Weisman(1995),Sibley和Weisman(1998),Sappington(2006)也认为一体化厂商没有实行价格挤压的激励。另一方面,Joskow(1985)认为纵向一体化厂商有实施价格挤压的激励。Whinston(1990以及King和Maddock(1999)在放宽芝加哥学派假设的基础上,认为纵向一体化厂商实行价格挤压是有利可图的。第二,规制机构是否应该对价格挤压行为实行规制?这里的规制包含对中间投入品价格的规制和对是否允许价格挤压的规制。Biglaiser和Degraba(2001)认为上游厂商实行价格挤压的激励与规制机构制定的中间投入品价格上限成反向变动关系。Chone等(2010)得出,当受规制的中间投入品价格大于成本时,对价格挤压的事后禁止会损害消费者福利,但若这种禁止改变了市场结构从而导致更多有效率竞争者进入时,则会增加消费者剩余。第三,价格挤压行为到底对实质竞争有无损害?Vicker(1995)在假设进入市场成本较高的状况下,得出价格挤压由于降低重复建设的程度而增进社会福利的结论。King和Maddock(2001)则认为在规制机构进入管制的状况下,上游厂商的价格挤压行为会挤压下游竞争者的市场份额,从而降低资源配置效率。

国内学者对价格挤压现象的关注相对较晚,2011年国家发改委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实行反垄断调查才引起了学界关注,但相关研究大多数是从法律的角度而非经济学的角度实行解析。杨川和川岛康男(2012)通过对价格挤压激励的解析得出,上游市场结构决定价格挤压的激励,只有在序列寡头市场结构下,一体化厂商才有激励实行价格挤压。唐家要等(2012)以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案为基础,对电信主导运营商价格压榨的竞争效应实行了解析,并提出区别类型价格挤压的检验方式。纵观国内外有关价格挤压的文献,大都是基于下游同质化产品的假设,本文试图在下游差异化产品的基础上,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通过三阶段博弈历程重点解析价格挤压的激励和价格挤压的反垄断规制,从而为规制机构合理的规制价格挤压行为提给一定的理论依据。

价格挤压与价格歧视的区别

价格挤压行为是上游出产商对纵向一体化厂商和下游竞争厂商收取区别的价格,通常是对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下游厂商收取更高的价格。这种现象与价格歧视行为在客观表现上非常类似,即都是区别定价行为,但是,两者在经济学动机、竞争规制解析逻辑上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因此,不能将价格挤压行为简单地归入价格歧视的范畴并直接价格歧视的反垄断解析思路实行解析。

1.追求利润最大化动机上的区别。

经济学认为,区别类别的消费者具备区别的需求弹性,对需求区别的消费者收取区别的价格才能达到其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所以厂商对区别消费者收取区别价格,完全是出于在消费者市场上获得利润最大化的均衡考虑,利益的紧要冲突在于在位厂商和消费者之间。价格挤压虽然在从表象上可以归类于价格歧视,但是其目的和动机更多的是在下游市场上挤压和控制竞争者的利润率,利益的紧要冲突在纵向一体化厂商和下游竞争厂商之间,而不是在位厂商和消费者之间。

2.竞争规制解析逻辑的区别。

价格歧视的逻辑处理非常复杂,因为:(1)价格歧视在现实中包含了多种形式的具体行为,包含:折扣、捆绑销售、纵向原材料价格歧视等,每种形式对于竞争的影响的解析方式和具体结果都可能大相径庭;(2)价格歧视对于福利的影响,根据具体的价格歧视形式的区别有很大区别,很难有统一的框架实行解析和界定;(3)对区别类别消费者提给的产品边际成本是相同还是有差别难以判断,从而造成价格歧视的行为界定的困难"所以在价格挤压行为判定中,很少使用价格歧视的判例逻辑。价格挤压的逻辑处理在欧盟等反垄断发达地区具备成型的测试方式和解析逻辑,处理思路则相对简单。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