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用集成

企业应用集成概述

企业应用集成(亦可称之为企业应用整合)能够将业务流程、应用软件、硬件和各种标准联合起来,在两个或更多的企业应用系统之间实现无缝集成,使它们像一个整体一样实行业务处理和信息共享。

EAI通过建立底层架构,来联系横贯整个企业的异构系统、应用、数据源等。

EAI不是一个典型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一般说来,一个企业的“应用系统”由数据库、业务逻辑以及用户界面三个层次组成。虽然应用系统的设计架构从三位一体进展到今天的多层结构,但它本身的定义没有发生很大的改变。而EAI则起着将两个“孤立”的应用系统相互“粘接”的作用,是一个“中间插件”,很像一个“中间人”的角色,如图所示。

EAI的定位图

当然,如果一个“中间人”可以协调多于两个人的关系,那么这个“中间人”就必须具备多方面的协调能力,比如会讲多种“语言”,但他仍然只能是一个“中间人”,是“躲在”企业“应用系统”后面的,企业的最终“用户”并没有觉察到它的真实存在;如果“反客为主”,“从后台走向前台”,并且还带有自己的数据库,那么它就不应该称为EAI了,而应该称为一个“经过大量EAI整合的新的应用系统”了。比如最近开发的企业信息门户? 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就是一个通过对现有各个应用系统的大量整合而开发出来的一个新的应用。

B2Bi、B2Ci与EAI之间的关系

B2Bi(Business to Business integration)是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的应用 系统之间的整合,以实现企业同供应商、经销商等合作伙伴之间更加紧密的协作关系。

B2Ci(Business to Customer integration)是指企业内部系统(紧要是ERP系统)和企业的Web应用之间的整合。一个企业如要实行电子商务,就必须将Web应用同后台的财务、库存经营管理模块等实现充分的信息交流,否则传统的作业方式无法满足电子商务的实际需要。

另外,也有些研究人员干脆将B2Bi和B2Ci都归到EAI范围,而不管是企业内部还是企业之间的,这种把B2Bi和B2Ci都当作EAI的扩展的提法,也未尝不可,其实很多在互联网时代出现的名词本身也在不断的演变之中,往往隔一段时间就需要重新定义。

BPI、eBI与EAI

BPI即业务流程整合(Business Process Integration)的简称。很显然,EAI紧要强调的是应用系统之间对数据和功能组件的共享(相互调用),是以“数据”驱动的,在理解上比较“实在”;而BPI是由“行为”驱动的,业务流程“整合”的理解,就是将原有的分散于企业内部或者外部的“ 业务流程断点”加以接续,从而完成全程业务行为的自动化。

eBI即电子商务的整合,则是一个广义的词汇,任何的整合只要它是在电子商务框架内,都属于电子商务的整合,这包含了上面各种整合的提法。

企业应用集成(EAI)产生的背景

据IDC统计,在过去的10年中,全球企业在信息系统上一共投入18万亿美元。巨大的投入为企业建立了众多如下图所示的信息系统,以帮助企业实行内外部业务的处理和经营管理工作。

根据META Group的统计,一家典型的大型企业平均拥有49个应用系统,33%的IT预算是花在传统的集成上,通过零星的“点对点”连接,是众多的“信息孤岛”联系起来,以便让区别的系统之间交换信息。如下图所示:

根据摩根斯坦利企业对大企业CIO的调查,在这些主管企业信息化人士所关心的问题中,如何将众多的企业应用系统集成起来,是他们最为关注的热点。如下图所示。

孤立的信息系统无法有效地提给跨部门、跨系统的综合性的信息,诸如:某个紧要的订单的状况怎样?谁是我的最重要的客户?这个季度的任务能否完成?等等。

孤立的信息系统也无法实现实时的信息存取和对业务流程的透视,无法实现对客户、供应商、项目、订单、资产等的全面掌控,无法实现企业价值链的全面的、彻底的透视和控制。

于是,企业对应用整合的需求应运而生。具体来说,紧要的内、外在的驱动力如下:

  • Web-based & Packaged应用系统的流行,如SAP,Intranet
  • 追求效率和控制成本
  • 兼并和收购
  • 技术的不断创新
  • XML技术的兴起

目前,大企业已逐渐接受“企业集成骨干网”的概念。所谓“企业集成骨干网”实际上是建立一个集成的可扩展的应用软件总线结构,所有的应用可以“即插即用”。“企业集成骨干网”的模型如下图所示:

目前,企业对“企业集成骨干网”的需求急剧增加,企业应用集成(EAI)已经成为实现企业紧要战略目标的必需手段和捷径。

企业应用集成(EAI)五大层面

一个完整的 EAI 解决方案应当包含以下五个层面:

  1. 用户交互:实现应用用户界面统一的接入与安全机制,利用门户技术实行构建。
  2. 应用连接:通过 HUB 或总线架构,实现应用与应用之间的连接,完成相关的数据路由与数据格式转换。
  3. 业务流程整合:实现业务流程经营管理,包含工作流经营管理和自动化流程两个方面。
  4. 构建整合:这个层面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构建与现有应用兼容的新应用,另一部分是对现有资源实行重用以适应新环境的需要。
  5. 信息集成:实现数据集成,在异构的数据源之间实现数据层的直接整合。

企业应用集成(EAI)方案的组成

EAI的目标,决定其包含的内容很复杂。试想一下,要使各类IT应用彼此如意地沟通,EAI肯定要拥有与CRM、MIS这样的应用系统打交道的能力。这种能力,就像为使用区别语言的人提给翻译一样,中介者自身首先要能够与双方良好沟通。掌握外语不容易,拥有与已有系统沟通的能力也很困难——这些已有的系统可能分布在企业的区别地域;系统所使用的平台可能是微软的产品,也可能是Novell的产品;系统的开发工具可能VC,也可能是早期的COBOL——EAI,要涉及到信息系统的底层结构、硬件平台、软件内部甚至部分业务流程等方方面面的各个层次。因此,EAI的集成也分为若干层次。这里,列出了基于中间件的EAI解决方案的4个类型:

  • 业务历程集成:对业务历程实行集成的时候,企业必须在各种业务系统中定义、授权和经营管理各种业务信息的交换,以便改进操作、减少成本、提高响应速度。业务历程集成,包含业务经营管理、进程模拟以及综合任务、流程、组织和进出信息的工作流,还包含业务处理中每一步都需要的工具。
  • 应用集成:为两个应用系统中的数据和程序提给接近实时的集成。在一些B2B集成中,它可以用来实现CRM系统与企业后端应用和Web的集成,构建充分利用多个业务系统资源的电子商务网站。
  • 数据集成:为了完成应用集成和业务历程集成,必须首先解决数据和数据库的集成问题。在集成之前,必须首先对数据实行标识并编成目录,另外还要确定元数据模型。这三步完成以后,数据才能在数据库系统中分布和共享。
  • 平台集成:要实现系统的集成,底层的结构、软件、硬件以及异构网络的特殊需求都必须得到集成。平台集成处理一些历程和工具,以保证这些系统实行快速安全的通信。

通过以上集成,EAI使得企业众多信息系统都与一个由中间件组成的底层基础平台相连接,各种“应用孤岛”、“信息孤岛”通过各自的 “适配器”(可以理解成一个转接口)连接到一个总线上,然后再通过一个消息队列实现各个应用之间的交流。就像几个只会讲各自母语的人遇到了一个“万能翻译”一样,区别的信息系统之间终于可以流畅对话了。

这样,EAI使得企业内部的应用系统能够通信顺畅。系统之间借助EAI实现良好的沟通,可以极大地减少以往通过手工处理导致的资源消耗(打印成本、人力成本、时间成本),为企业创造了价值。在这基础上,它还可促进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的应用系统的整合,以实现企业同供应商、经销商等合作伙伴之间更加紧密的协作关系。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