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执行
什么是公共政策执行
公共政策执行是指公共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把政策内容转变为现实的历程,也就是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历程。
公共政策执行的实质
公共政策执行是一定的机构或人员,为了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如发布命令、拨付款项、订立契约、收集资料、传递信息、委派人员、创设机构等。在诸多行为中,最重要的是组织政策执行人员,向社会解释政策方案,采取具体的行动措施实现政策目标三项内容;公共政策执行又是一定的组织行为,即政策执行人员的行为都是按照明确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原则,依据一定的权力和职责分配关系,遵循系统的运行程序和方式实行的,而政策执行中,政策执行主体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也都体现为整体互动;公共政策执行的组织结构与行动功能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公共政策执行的特点
- 目标的导向性
- 内容的务实性
- 实施上的灵活性
- 时间上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 影响的广泛性
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
- 计划性原则
- 严肃性原则
- 创新性原则
- 兼顾全局与局部原则
- 反馈原则
公共政策执行的重要性
- 是解决政策问题、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
- 是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 是后续决策的基本依据。
公共政策执行的手段
- 1.行政手段
是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采用行政命令、指示、规范及规章制度等方式,按照行政系统、行政层次和行政区划来实施政策的方式。
特点是:权威性、强制性、直接性、无偿性、时效性。
- 2.经济手段
是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利用各种经济杠杆,调节政策执行历程中的各种区别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促进政策顺利实施的方式。
特点是:间接性、有偿性、关联性。
- 3.法律手段
是指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法规、司法、仲裁工作,特别是通过行政立法和司法方式来调整政策执行行为中的各种关系的方式。
特点:权威性、强制性、稳定性、规范性。
- 4.思想教育手段
通过制造舆论、说服教育、协商对话、批评表扬等引导人们贯彻政策的方式。
特点:引导性、人本性。
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 1.公共政策本身的影响因素
包含:政策缺乏连贯性;政策缺乏合理性;政策缺乏具体性等。
- 2.公共政策执行机构的影响因素
包含:执行机构的组织结构合理与否;执行机构的功能充分发挥与否等。
- 3.公共政策执行相关人员的因素
包含:政策执行者的能力、素质和觉悟;政策目标群体的行为状况等。
- 4.公共政策环境的影响因素
包含: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等。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