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共同投入基金
共同投入基金是金融信托的一种,由不确定多数投入者不等额出资汇成基金(紧要是通过向投入者发行股份或受益凭证方式募集),然后交由专业性投入机构经营管理,投入机构根据与客户商定的投入最佳收益目标和最小危机,把集中的资金再适度分散投入于各种有价证券和其他金融工具及衍生工具,如资本市场上的上市股票和债券,货币市场上的短期票据与银行同业拆借,以及金融期权、黄金期权交易、不动产等,获得收益后由原投入者按出资比例分享,而投入机构本身则作为资金经营管理者获得一笔服务费用。
最早的共同基金是英国于1868年建立的“国外及殖民地政府信托基金”,其设立的宗旨是:运用共同资金,分散投入于国外及殖民地证券,借以分散投入危机,并使中小投入者和大投入者一样享受投入利益。这就为以后进展起来的各式各样的共同基金规范了基本职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空前繁荣,于是便引进了这种信托投入方式。特别是二战后,进展更是迅速,到90年代初,美国已有一万多亿元投入于共同基金,有2700多万个人投入者,300多万机构投入者。
共同投入基金是国际上十分流行的一种证券投入手段,它把投入公众手中的小额资金汇集起来,形成基金,交给专门的投入经营机构——基金经理,通过理性地解析,广泛投入于各种有价证券、黄金、期货、期权等领域。
共同投入基金的特点
- 1.规模经营效应
共同基金的本质就是积少成多,集小钱成大钱,投入基金是按购买单位计算的,每单位数额大小有的只有几元、几十元,有的甚至不限投入额大小,多少都欢迎。这样,共同基金汇集众多投入者资金,总额相当庞大,在投入股票和其他有价证券时,数量和金额都占优势。这样,由于共同投入基金可以从事大额证券交易,而获得优惠折扣,从而个人相对地减少了佣金支出,降低了投入成本。小投入者的投入效益就有了很大提高。
- 2.多元化经营
在证券市场上投入为保险起见,一般不会投入于一种证券或资产,而应实现投入多样化以分散危机。这样就需要投入者有大量闲置资金,但一般个人投入者是很难达到这个要求的。共同基金的出现就解决了这个难题。共同基金集中了大量个人资金,可以同时投入各种区别的有价证券或其他资产形式,可以在保证收益不变的状况下将危机降低到最低限度。具体说来通过多元化经营,共同基金的投入危机一方面由所有投入人分摊,另一方面又由种类区别的证券分散了。
- 3.专业化经营管理
个人投入者因为不是专业投入者,要么没有时间,要么没有专业知识,无法收集信息,因此往往不知如何投入才能收到收益。共同基金的专业经营管理人员一般都受过专门训练,在投入领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再加上基金企业与金融市场联系密切,信息资料齐全,解析手段先进,因此犯错误的机会比常人少得多。因此投入于共同基金时,就相当于拥有了知识信息、经验方面的优势,从而尽量避免个人投入的盲目性。
- 4.流动性高,变现性好
投入于共同基金时,个人不论是大额投入还是小额投入,均可购买共同基金的股份或受益凭证。当投入者需要花钱或行情看坏不愿再投入时,也可以在市场上自由出售其所持股份或受益凭证;或者卖回共同基金本身,因此资金流动性较高。
- 5.投入灵活多样
共同基金经过多年进展和完善,目前已经是种类繁多,可以说共同基金的投入对象包罗了金融市场上所有的金融工具,从地区上看,世界上只要有金融投入的地方,都有基金存在的可能。投入企业往往不是提给一个而是一系列的基金形式供投入者选择。嘶以投入者选择的余地非常广阔。稳健型的投入者可以选择债券基金、黄金基金、蓝筹
共同投入基金的分类
- 1.按投入目标区别区分为成长型基金和收入型基金。
- 2.根据基金变现方式区别可将基金划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
- 3.根据区别投入地域和筹资地域可分为四类:国内基金、国家基金、国际基金、海外基金。
- 4.根据组织形态区别将其划分为企业型和契约型投入基金。
- 二者的区别紧要在于:
(1)信托财产的法人资格;企业型基金具备法人资格,而契约型基金则没有。
(2)信托财产之依据:企业型基金的信托财产的依据是企业章程,而契约型基金则为信托契约。
(3)证券之发行:企业型基金既可以发行普通股,又可以发行企业债和优先股,投入者为股东,可参加股东大会行使议决权。而契约型基金则只发行受益凭证。
(4)融资渠道:企业型基金在基金运用状况良好,业务开展顺利,又需要增加投入组合的总资产时,基金可以以企业名义向银行借款,而契约型基金一般不向银行借款。
(5)投入者地位区别:契约型的投入者购买投入信托的受益凭证,是契约关系当事人,投入者即受益人,对资金运用没有发言权;企业型投入者购买企业的股票,投入者即为股东,以股息的形态取得收益,对基金的运用有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