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薪日贷款

什么是发薪日贷款

发薪日贷款,指的是一至两周的短期贷款,借款人承诺在自己发薪水后即偿还贷款.如果到期无法还清贷款本金和利息,可以提出延期。发薪日贷款不计手续费和滞纳金等,平均年息高达391%。申请者只需提给定期收入证明,甚至政府救济证明也行。

发薪日贷款的来源与进展

发薪日贷款,自上世纪90年代在北美大规模兴起,是一种无须抵押的小额短期贷款,以个人信用作担保,其依赖的信用依据是借款人的工作及薪资记录,借款人承诺在下一发薪日偿还贷款并支付一定的利息及费用,故称发薪日贷款(payday loan)或者“发薪日预支贷款”(payday advance)。

发薪日贷款最早起源于美国“信贷民主化”运动,由于当时近20%的家庭缺少有效的融资渠道,而这些家庭的收入水平普遍偏低,甚至有部分家庭被主流银行拒绝向其提给服务,发薪日贷款作为“准银行”向他们提给融资。

发薪日贷款的进展扩张

由于发薪日贷款简单易操作、申请门槛低、快速到账等特点,在加拿大、北美等地区都曾获得繁荣进展。2006年发表的数据表明,加拿大有1300个营业所,年收益额达20亿加元。

2004年全美约有22000个发薪日贷款机构的营业网点,一年营业额超过400亿美元。英国的发薪日贷款进展非常迅猛,从2008年的贷款额约为7-9亿英镑,而2009年的贷款额为12亿英镑。可以说发薪日贷款,在国外早已有之,并且进展规模已经成熟化、规范化。

发薪日贷款的评价

经过了市场实战检验的发薪日贷款,有支持者,也有反对的声音。支持者认为:申请发薪日贷款,对申请人的资信要求更低,并且无需向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那样繁复的流程或担保要求,可以非常快捷地得到贷款以应付一些突发或临时的资金需求。甚至对于被传统金融机构拒之门外的申请人,仅需提给简单的手续就可以获得贷款。尤其在申请人急用资金的时候,对贷款时效的敏感度超过了对利率的关注。

反对者认为:由于发薪日贷款的大部分用户收入水平不高或财务尚不稳定,他们被主流的金融机构所忽视,难以获得政策的低利率贷款而选择发薪日贷款。批评者指出,这将怂恿他们消费并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关于发薪日贷款消费者的状况之前已有多项研究,目的在于证实该贷款是不是“掠夺穷人的财富”。这些研究结果却并不一致。一些美国和加拿大地区的借款人承认,他们在一年内使用发薪日贷款6次及以上,这部分借款人多为陷入债务循环的低收入者,没两周左右都要支付服务费,无法偿还本金。

中国的发薪日贷款

中国的网贷市场加速迸发,更有龙头企业成功上市。那些知名的、不知名的、初创的、布局已久的……各种贷款名号充斥人们眼球。其中额度有多有少,那么这些都是发薪日贷款吗?也不尽然。“发薪日”贷款顾名思义,意为小额的可以代替薪水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微型贷款,那些数万,数十万的大额创业贷、首付贷当然不能位列其中。国内现今最能体现发薪日贷款精神的金融产品是“发薪贷”。

发薪贷,以500-3000的袖珍额度冲入中国信贷市场。然而,好多人要问了,什么样的人会去借这么一点点钱呢?是的,上班族大多用不到、学生党没工作薪资根本贷不了,他们的目标客户是哪一群人?作为中国境内新兴的金融表现形式,发薪贷沿袭国外的“发薪日贷款”特点,目标客户自然也是那些中低收入者,借款金额很小,作为预支薪水周转急用,或者去还信用卡账单。因为贷款历程简单,所需资料较少,对多数的贷款者来说,这是一个随时随地的便捷钱包。存在即合理,即使很多人对其产品设计存在怀疑。在民间金融蓬勃进展的今天,还有国家鼓励金融创新的相关政策扶持,发薪贷,还是有一定市场空间的。未来,随着场景金融和消费金融的深入进展,此种贷款形势必定更加活跃于金融市场。

但是发薪日贷款的违约率一直是一个令经营者头痛的难题,由于它没有设定担保抵押,所以在产生坏账时,贷款机构几乎不可能收回贷款本金。如今大数据征信的出现,似乎为从业者指引了一个光明的方向,纵使前行途中依然潜伏着不可胜数的难题。

通过解析国外发薪日贷款的出现与存在,其作为主流金融机构的补充部分,为受到金融排斥的群体提给金融服务,因此我们可以将其评价为非正式金融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势。

发薪日贷款在北美进展了二十余年,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其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这种新型的形势以及为其改良的监管机制都对我国的民间金融的规范和治理有着较强的实践意义。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