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电影企业的简介
哥伦比亚电影企业(英语:Columbia Pictures)是美国一间发行电影与电视的制片企业,属于索尼影视娱乐企业的旗下。成立于1919年,原名CBC电影行销企业,总部地点在美国加州库尔富市。1924年1月10日,改名为哥伦比亚电影企业。与米高梅企业(于2010年11月3日早晨宣布破产托管)同为美国历史悠久的电影企业。哥伦比亚电影企业的标志是一位手持火炬的女人,从1993年沿用至今。
哥伦比亚电影企业由索尼影视(美国哥伦比亚影业企业哥伦比亚影业企业)有限企业和哥伦比亚三星国际电影发行企业两个子企业组成,负责在美国和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发行和推广spe的电影产品。在国际电影制作方面,索尼影视娱乐有限企业的子企业包含设在香港的亚洲哥伦比亚电影制作有限企业、设在马德里的哥伦比亚西班牙语电影制作企业、设在墨西哥城的墨西哥哥伦比亚电影制作企业。另外,索尼影视娱乐有限企业在英国、巴西和日本均有业务行为。索尼影视娱乐有限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之一是其庞大的电影资料库,库藏4000余部电影,其中包含十二部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获奖影片。
哥伦比亚电影集团企业以其八十年的积聚成为好莱坞最紧要的制片厂之一,其片库拥有5,000多部经典影片,其中包含12部“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得主。2005年,索尼影视娱乐有限企业以48亿美金收购好莱坞另外一家紧要的电影企业-米高梅电影企业,进一步确立了哥伦比亚电影集团企业在好莱坞乃至全球电影娱乐行业领先的地位。哥伦比亚影业企业的所有权者的演变:
- 独资(私人所有,1919–1926)
- 独资(公开上市,1926–1982)
- 可口可乐企业(1982–1987)
- 哥伦比亚电影企业(公开上市,1987–1989)
- 索尼影视娱乐(1989–至今)
- 母企业:索尼影视娱乐
哥伦比亚电影企业的重大事记
1.哥伦比亚影业企业的成立
在环球影片企业工作的H.科恩、J.科恩两兄弟和J.布兰特在好莱坞成立了一家摄制喜剧短片的小企业,名叫CBC电影销售企业。
2.改名与兴起
1924年,改名为哥伦比亚影片企业,并于30年代进展成为美国电影业的8家大企业之一,这紧要是由于H.科恩的精明强干和企业导演F.卡普拉的创作才能起了作用。卡普拉在企业工作10年,拍摄了不少颇受欢迎的喜剧,其中包含《一夜风流》(1934)、《弟斯先生进城》(1936)、《史密斯先生上华盛顿》(1939)等。
3.尝试新方式
哥伦比亚企业开始采用对独立制片人和导演资助的办法拍摄影片。企业先后资助一些颇有名气的导演人拍片,如:S.施皮格尔、D.里恩、O.普雷明格、E.卡善、R.罗森和F.齐纳曼,拍出了不少质量高、影响大的影片,如《生于昨天》(1950)、《永垂不朽》(1953)、《在江边》(1954)、《桂河大桥》(1957)、《阿拉伯的劳伦斯》(1962)、《猜猜谁来吃晚餐》(1967)等。
4.合并度难关
50-60年代的美国电影危机年代 哥伦比亚企业通过它的子企业银幕珍品企业向电视台出售企业以前的旧片并为电视台摄制电视片,成为好莱坞最早与电视结合的大企业之一。
5.企业的改组
1968年改名为哥伦比亚影片工业企业,下属两个紧要分支机构哥伦比亚影片企业和银幕珍品企业,继续从事对独立制片的投入、电视片摄制和新兴的录像带工业。80年代该企业附属于美国可口可乐企业。
6.进中国市场
1995年,企业在中国北京设立代表处,成为当时好莱坞八大电影企业中最先进入中国电影市场、并与中国的电影企业实行合作的跨国影视企业。除了在国内引进推广好莱坞优秀电影作品外,企业还积极从事合作拍摄和华语电影的海外发行推广。1995年前后,企业连续投入拍摄并发行了二十多部华语电影,包含广受好评的《卧虎藏龙》、《大腕》、《功夫》、《长江7号》等影片,为中国电影进入世界电影主流市场作出了颇有成效的努力。
7.签约新浪网
2005年9月1日,全球最大的中文门户网站新浪与哥伦比亚电影集团企业正式签约,成为战略合作伙伴。新浪与哥伦比亚电影企业的战略合作,为当时显露疲态的电影大片市场注入一剂兴奋剂。一方面使新浪巩固了在互联网内容及娱乐服务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也为今后引进大片的市场推广开创了一条颇具新意的途径。[2]
哥伦比亚电影企业的紧要荣誉
哥伦比亚电影集团企业以其八十年的积聚成为好莱坞最紧要的制片厂之一,其片库拥有5,000多部经典影片,其中包含12部“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得主。
2005年,索尼影视娱乐有限企业以48亿美金收购好莱坞另外一家紧要的电影企业-米高梅电影企业,进一步确立了哥伦比亚电影集团企业在好莱坞乃至全球电影娱乐行业领先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