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企业的简介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企业,简称同煤集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大煤矿国有企业,仅次于神华集团及中煤能源集团。企业总部位于中国煤炭重地山西省大同市。煤矿跨越大同、朔州、忻州三市,拥有煤田面积6157平方公里,总储量892亿吨。同煤的前身是大同矿务局,成立于1949年(己丑年)。2000年,企业改制成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企业。2003年,山西省煤炭企业实行重组,成立了新的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企业。2005年实施股改后,企业改为由七家股东共同出资经营。

2016年8月,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企业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71位。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企业的架构

大同煤矿集团企业的前身大同矿务局成立于1949年8月30日,2000年7月改制为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企业。2003年12月,山西省委、省政府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将山西省北部的煤炭出产和运销企业实行重组,成立了新的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企业。2005年12月实施债转股后,成为七家股东共同出资的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企业,初步形成了地跨大同、朔州、忻州三市、39个县、区,拥有煤田面积6157平方公里,总储量892亿吨的集团企业。企业现有总资产2030亿元,73对矿井,80万职工家属。2012年煤炭产销量1.7亿吨,连续8年突破亿吨。现已形成煤炭为主,电力、化工、冶金、机械制造等多业并举的特大型综合能源集团。正在建设的晋北煤炭基地是国家规划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

前进中的大同煤矿集团企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做强同煤,造福员工”的总目标,坚定不移地走现代化、集团化、洁净化、多元化、国际化的进展道路,建成商品煤基地、出口煤基地、煤炭深加工基地和市场投入主体,努力建设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新型综合能源大集团。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企业位于山西高原北部,地处塞上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市郊,南临雁门关,北依外长城,东距首都北京392公里,西去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85公里。

在几百万年前的史前,大同地区是一片浩瀚无际的湖泊,史称“大同湖”。这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森林茂密。经过地壳运动,广袤的原始森林变成了丰富的地下宝藏——煤炭。

大同地区煤炭开发利用始于何时,文献无载。但根据大同煤田的煤层露头较多,且又长期自燃的史实,联系在新石器时代,与大同毗连的怀仁县鹅毛口遗址的先民们,已经用火并能从河谷山坡开采裸露的三叠纪凝灰岩、煌斑岩夹层制作石器,推断可能在新石器时期发现煤炭的可燃性并从煤层露头处拾取、利用煤炭。

北魏时期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是最早用文字记载有关大同地区煤层的自燃和煤炭的开发利用。至宋代,冶金、陶瓷等行业广泛用煤作燃料,煤炭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大同地区煤炭已被广泛烧用。辽、金、元时,大同地区的采煤业已很发达,冶铁业亦历久不衰,促进了采煤业的进展。明、清时代,煤炭已被广泛应用于冶铁、铸钱、炼硫磺、烧石灰、烧砖、烧陶瓷、酿酒、制药、炼黑矾等。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企业的历史

1840年

鸦片战争后,在煤炭市场日益扩大和高额利润的刺激下,一些官僚、地主投入矿业,兴办煤窑。

1907年

为保全山西矿权,山西商办全省保晋矿务有限总企业(简称保晋企业)在太原创立。

1909年

保晋企业在大同成立大同分企业。继保晋企业之后,大同兴起办矿热潮,规模大的有保晋、同宝、宝恒3家。

1918年

同宝企业成立,为私人煤矿,在白洞村、长流水村、青羊湾、刁窝嘴、胡家窑设厂采煤。

1920年

建立私人煤矿宝恒企业,在白土窑设厂开采。1922年同宝企业停产。

1924年

山西省政府在大同开办军人煤厂。

1925年

保晋大同分企业忻州窑半机械化矿井投产。

1928年

同宝企业恢复出产。

1929年

阎锡山为了开辟财源,着手在军人煤厂的基础上开办晋北矿务局,总部设在大同城内帅府街,下辖煤峪口和永定庄两个矿。

1932年

晋北矿务局联合其他企业,成立煤炭分产合销机构-——大同煤业企业(后改称大同矿业企业)。随后,该企业控制了运输煤炭的铁路干线,垄断了大同地区的煤炭销售业务。20年代前后,在大同煤田出产的小煤窑有近千个,规模比较大的80余个。

1937年

9月,日军侵入大同。将矿区划归伪蒙疆政府管辖,并将晋北矿务局、大同保晋分企业等合并为大同煤矿,委托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接管。10月,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接收各矿。此时,大同煤矿下设永定庄坑、煤峪口坑、保晋坑、白洞坑、炸药制造工厂。

1939年

增加岩岭发电厂。

1940年

成立伪蒙疆特殊法人大同煤矿株式会社,社址设于大同县平旺村。株式会社合并了部分小煤窑,禁止了其余小窑的开采,下辖昭和坑(鹅毛口)、保晋坑(忻州窑)、裕丰坑(煤峪口)、永定庄坑、同家梁坑、白土窑坑、白洞坑、宝藏坑(四老沟)、黑色火药工厂、硝铵制造工厂。

1944年

增加平旺发电厂。

1937年

10月到1945年8月,大同煤矿处于日寇的铁蹄之下,日寇在侵占大同煤矿不到8年的时间里,掠夺煤炭1400万吨。

1945年

8月,抗日战争胜利,阎锡山即令晋北矿务局接收了大同煤矿,下辖煤峪口矿厂、永定庄矿厂、同家梁矿厂、四老沟矿厂、忻州窑矿厂、白洞矿厂、白土窑矿厂、平旺发电厂、火药工厂和修缮厂。

1949年

2月,大同煤矿解放。同年3月,察哈尔省大同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接管组接管大同煤矿,实行军事管制。

1949年

5月,大同和平解放,成立了大同煤矿筹备处,隶属于华北人民政府公营企业部,办公地址设在北京东郊民巷26号,后迁至永定庄矿。

1949年

8月30日,大同煤矿筹备处改称大同矿务局,撤销军事管制,实行厂、矿长负责制,隶属于华北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建局之初的大同矿务局下辖8矿1厂,职工总人数3000余名,原煤总产量8万余吨,工业总产值140余万元。

1950年

大同矿务局由燃料工业部国家煤炭经营管理总局领导,办公地址也由永定庄矿迁至新平旺。

1950年

到1952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家对大同矿务局投入2000多万元。煤峪口、永定庄、忻州窑、同家梁、四老沟、挖金湾、马脊梁等紧要矿井先后恢复了出产。

1953年

大同矿务局隶属华北煤炭经营管理总局。

1954年

划归国家煤炭经营管理总局。

1956年

由煤炭部太原煤矿经营管理局领导。“一五”时期,恢复了忻州窑、白洞、晋华宫和胡家湾井,改建了煤峪口、永定庄、同家梁和四老沟井,并开始新建新白洞等矿井。

1958年

大同矿务局隶属于山西省煤矿经营管理局。

1958年

到1960年大跃进期间,为适应形势,全局煤炭产量一上再上,从500多万吨跃增到千万吨,在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错误影响下,违背煤炭出产的客观规律,强行开采,给煤炭出产的持续进展造成了极大困难。

1962年

大同矿务局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开始全面调整整顿。

1967年

成立了大同煤矿革命委员会,由大同市革命委员会领导。

1970年

大同煤矿革命委员会改称大同矿务局革命委员会。

1972年

由山西省煤炭化工局领导。

1976年

隶属于山西省煤炭工业经营管理总局。“三五”和“四五”时期,先后对煤峪口、忻州窑矿的二水平实行了开拓延伸,扩建了大巴沟、马脊梁矿平峒井;晋华宫矿大井、云冈矿一期工程竣工投产;接收了王村矿。

1979年

大同矿务局革命委员会改称大同矿务局。“五五”时期,云冈矿二期工程竣工;煤峪口、

忻州窑矿改扩建工程完成;燕子山矿井开工兴建。综合机械化水平得到提高,在试验国产液压支架、综采设备的同时,引进国外综采设备和新型联合掘进机。矿井的运输系统得以改造,忻州窑、王村矿均实现皮带连续运输。

进入80年代,全国最大的井工型矿井四台矿井开工兴建。

1974年

开始的各矿井提升、运输、通风、筛分、装车等出产环节系统的全面改造,到1984年基本结束,使矿井综合环节出产能力由1844万吨/年提高到2817万吨/年。

1985年

大同矿务局划归煤炭工业部直接领导。1988年由能源部中国统配煤矿总企业领导。进入“七五”时期,燕子山、四台矿新井建成投产,四老沟、晋华宫、王村矿改扩建完成,马脊梁、云冈矿改扩建开工。全局形成了以综采为重点的,以高档普采、普采为补充的机械化采煤新格局,并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向国产化、系列化进展。

1993年

大同矿务局属煤炭工业部直接领导。

1998年

2月16日,煤炭工业部以煤办字(1998)第56号文件正式批准大同矿务局改建为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企业。同年7月,由原煤炭工业部直属的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企业划归山西省人民政府领导。

2000年

7月29日,大同矿务局改制为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企业,企业制度由计划经济的工厂制转向市场经济的企业制。

2003年

山西省委省政府重组晋北紧要煤炭出产和销售企业,成立了新的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企业。

2005年

12月,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企业完成了债转股改制,成为七家股东持股的集团企业,建立了新的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重组后的同煤集团地跨大同、朔州、忻州三市(县),以大同、宁武、河东(北部)煤田为资源基地,煤田储量892亿吨,拥有47对矿井,20万员工,70万员工家属,所属子企业、分企业和二级单位139个。

2005年

煤炭产销量突破1亿吨,居全国第二,销售收入258亿元,上缴税费23亿元,员工人均年收入突破2万元,已形成以煤炭出产为主,电力、机械制造、钢铁出产、工程建设、化工、建材、物业、旅游等多业综合进展的特大型现代化企业,在中国大中型企业竞争力500强排名中名列94位。

2006年

6月,大同煤业A股在沪市成功开盘上市,标志着同煤集团首次挺进资本运营市场。进展战略

建设一个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新型综合能源大集团;抓好“做强同煤,造福员工”两大任务;建成商品煤、出口煤、煤炭深加工三个基地;实现绿色同煤、科技同煤、诚信同煤、小康同煤、和谐同煤五个同煤;走现代化、集团化、洁净化、多元化、国际化五化道路。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企业的企业战略

打造五条产业链:煤—电—建、煤—电—化(气)、煤—冶—机、煤—电—铝、煤—电—硅。

五大循环经济园区:以塔山园区为典范,建设“东金潘(东周窑—金庄—潘家窑)、朔南、轩岗、铁峰、白家沟5个产值超百亿元级循环经济园区。

形成八大产业:煤炭、电力、煤化工、冶金、机械制造、建筑建材、物流贸易、文化旅游。非煤产业收入力争占到总销售收入的60%以上。

建设十一个千万吨级矿井:塔山、同忻已建成,再建成东周窑、麻家梁、金庄、色连、铁锋、梵王寺、潘家窑、白家沟、北辛窑九个千万吨级矿井。

企业战略:抓手煤炭做强、电力做大、资本做活、贸易做实。

企业进展方略:心齐人和、重建扩源、创新提升、共同富裕。

企业经营理念:人人精打细算,个个当家理财。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企业的转型跨越

“十二五”开局之年,同煤集团抢抓“建设综改试验区试点企业”进展机遇,按照“建设新同煤,打造新生活”战略愿景,奋力实施项目总投入和新增销售收入“双千亿”工程,以此带动转型跨越进展,建设煤电一体化的国际能源大集团。为此,同煤集团确定了实施路径和目标:坚持以煤为基、多元进展,在做强煤炭主业的同时,不断延伸产业链,进展非煤新兴产业,并将其打造成行业的龙头。该集团非煤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01亿元,同比增收209亿元,增幅高达200%,电力产业年累计发电量完成173亿度,一期24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项目投产运营……伴随着一大批非煤产业项目的快速推进,同煤集团正从单一煤炭产业向多元格局快速转变,总投入110亿元建设的21个重点项目,已有11个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实现盈利运营。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巩固壮大。塔山循环经济园区,是同煤集团“十一五”期间在煤炭系统率先建成的产业链条最为完整的循环经济园区。园区总投入204亿元,由“两矿十厂一条路”13个项目组成,构成 “煤—电—建材”、“煤—化工”两条完整的产业链,对煤矸石、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实现了就地消化,变废为宝,园区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2011年,园区产值达232亿元。该工程也获得2011年第二届中国工业领域最具综合性、科学性、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最高奖——中国工业大奖。

同煤集团以此园区为样板,开工建设了“东金潘、轩岗、朔南、铁峰、白家沟”5个百亿元循环经济园区。投产后,该集团循环经济进展将由“点循环”到“线循环”再到“面循环”,形成纵横交错网络、立体式循环经济框架,使煤炭资源消耗率和废弃物最终排放量得到大幅度降低,实现可持续进展。

电力产业

电力产业异军突起。“十一五”以来,同煤集团发挥煤炭资源优势,变输煤为输电,相继建成了总装机容量385万千瓦的4座经营管理、技术、创新、效益一流的电厂。在成功重组控股漳泽电力,成立电力能源企业的同时,确立电力作为第二主业的地位,按照“煤电一体化”进展模式,科学快速推进电力项目建设,做大电力产业。

煤化工

煤化工产业快速推进。总投入336亿元的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全面启动,建成后,将形成“煤—甲醇—聚甲醛—聚甲醛改性产品”和“煤—甲醇—烯烃”两条产业链,年产值实现183亿元,成为山西最大、世界一流的煤化工园区;预计总投入240亿元的2×120万吨一期120万吨氧化铝项目开工奠基;300万吨钢铁项目签约;60万吨甲醇项目施工进度加快;6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已于今年元月完成省相关文件办理,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力争进入国家发改委建设规划,早日开工建设;10万吨活性炭项目进入环评、土地、初设等手续办理阶段,力争尽快开工。

机械制造

机械制造业方兴未艾。同煤集团把机械制造业作为多元进展的重要产业来抓,重组集团内部机械制造业,成立机电制造装备企业,集中力量进展以煤矿综采综掘成套设备、防爆设备、安全仪表、矿用开关及零配件等为主的机械制造业。以电牵引采煤机、大运量工作面运输机、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等为主的一大批机电设备产品,产品的技术含量及先进性均走在国内同行的前列,甚至达到国际水平。通过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进展煤机产业,规划的10个重点项目已建成6个,成为同煤集团经济进展新的增长点。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创新进展。同煤集团地处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市郊,国家5A级景区云冈石窟就坐落在大同矿区,加上同煤建企63年积累起的深厚煤文化底蕴,这些都是进展文化旅游的优势。借此,同煤集团成立了同煤晋华旅游企业,整合现有的“煤都井下探秘游”、“安全事故教育馆”、二战遗址“万人坑”、“塔山循环经济园区”等珍贵旅游资源,率先在国内开通了首条煤矿特色旅游线。投入3.4亿元,开工建设了集工业观光、科普教育、矿区风俗展示、特种生活体验、文化休闲等为一体的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2012年9月7日正式揭碑开园后,现已形成展示云冈石窟“佛”文化和国家矿山公园“煤”文化两张“名片”珠联璧合的效果,成为大同地区文化旅游和生态示范工程,打造具备全国影响、同煤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