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投资

什么是安全投入

安全投入是指为了提高企业的系统安全性、预防各种事故的发生、防止因工伤亡、消除事故隐患、治理尘毒的全部费用,即为保护职工在出产历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所支出的全部费用。包含安全技术措施费、工业卫生措施费、安全教育费用、劳动保护用品费、日常安全经营管理费五部分。

影响安全投入的因素

1. 企业的逐利性导致安全成本降低甚至是无投入。

目前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其他性质的企业,出现了“经济效益与安全冲突,安全让位”的怪现象,这是由于对经营管理者的考核基本上是以经济利益目标考核为主,忽视了安全方面的考核;企业领导者对安全抱有很强的侥幸心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往往采取扩大产能,降低成本的办法。而在企业出产成本中产品的制造成本降低空间是非常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降低,能降低甚至被完全忽略的首先是环境保护成本,其次是安全投入成本。安全成本被砍掉后,企业的产品成本降低了,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取得优势地位。

尤其在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对于安全投入的漠视导致了大量的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得不到及时处理,小事故的发生司空见惯,大事故屡见不鲜。据统计,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发生事故的起数和死亡人数约占整个企业发生总数的70% 以上。

2. 法律意识淡漠导致最基本的安全投入满足不了出产需要。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有了自主决策权、出产经营权,自负盈亏。但由于相关法律体系尚不健全,国家行政执法机构的监管力度尚未覆盖到所有企业,大量的监管领域空白导致其强制约束力不足。某些地方政府出于本地经济进展的考虑,也会使有关执法部门执法时心存顾忌。

在缺乏法律法规强制约束力的状况下,相当多企业的老板要钱不要命,在不具备基本的安全出产条件下,强行违法出产经营。导致事故屡屡发生。一些企业老板变相抵抗安全监察执法,出钱雇人当法人代表、厂长经理,以求在发生事故时有“替身”代己受过坐牢,达到逃避法律责任的目的。

另外劳动者个体的弱势地位也导致了企业经营管理者漠视安全投入。在就业压力下,从业人员为了保住工作,虽有安全意识,但面对企业在安全出产方面的违法违纪行为,却没有选择的机会,往往忍气吞声、委曲求全、敢怒不敢言,因为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一旦发生事故,一些经营管理者采取的都是不报、瞒报、漏报。赔付给受害者很少的钱私了。企业中作为联系从业人员的纽带组织的工会,其作用客观上有所弱化,甚至在许多非公有制企业中根本就没有工会组织。

3. 出产历程中的设备、技术的维护、研发投入不足导致安全出产无法保障。

由于出产历程是一个劳动者按照事先约定的组织系统内利用劳动工具对劳动对象实行加工和再加工,形成产品或提给服务的历程,因此出产历程中所使用的出产设备、仪器维护投入不足也会威胁安全出产。如出产设备、仪器的防护、保险及信号等装置缺乏或不良;设备、仪器、工具及附件或材料等有缺陷;出产工艺本身未有充分的安全保障,工艺规程有缺陷;出产组织和劳动组织不合理;个人劳动保护用品缺乏或不良;事故隐患未暴露或还未被发现等。

4. 工作环境改善维护资金不足导致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出产历程中的工作环境对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都会产生影响。在大量的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城乡结合部的小企业、偏远落后地区企业,其工作环境不容乐观。企业业主往往是在狭小的空间中尽可能多的放置出产设备,有的是“二合一”,甚至是“三合一”(车间、宿舍、食堂在一起)。

如工作地通道不好,材料、半成品、成品混堆。工作场所过分拥挤或布置不当,地面不平,有障碍物存在或地面过滑;厂房或车间平面或立体布置不合理,未提给紧急出口,或出口不足;工作地光线不足或光线太强,造成由视觉失误引起动作失措;工作地有超标准噪声,引起工作情绪烦燥,无法安心工作;温度、湿度、空气清洁度不符标准;有毒、有害物品在班组存放超定额或保管不当,无急救或保险措施等。

5. 劳动者的安全教育投入不足导致安全意识不强。

劳动者是出产的直接参与者,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会对从业人员的出产技术培训实行投入,但却对出产中的安全培训少投入或不投入,更为恶劣的是某些企业业主会隐瞒出产中的危险因素或可能导致职业病发生的危害,这就直接导致了劳动者安全意识不强,维权意识薄弱。如劳动者个人未很好的学习操作方式、技巧和规程,未按规程操作或工作技术不熟练。

导致违章指挥、违反安全规程、违章作业的状况;劳动保护用品未使用或使用不适当;出产时注意力不集中或工作情绪不稳定;工作责任心不强,自由散漫,工作时不认真;不遵守劳动纪律,工作时打闹、嬉戏;没有注意劳逸结合,过度疲劳,长期加班,精力不集中;工作中互相配合不好等。

我国安全投入的问题

1、企业安全投入意愿不足,投入偏少

目前在我国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等其他性质的企业,都出现了“在经济效益和安全冲突时,安全让位”的怪现象。究其原因.企业的逐利性是导致安全投入降低甚至是无投入的根本。据国家安全出产监督经营管理局的初步统计.目前仅国有重点煤矿的“一通三防”欠账就高达40多亿元。

安全投入是一种隐性的、不确定性的投入.虽然安全投入能带来效益,但其效益不能像其他资本投入带来的利润那样明示在账目中.更多的是体现在损益表的其他支出赔偿金上的减少.从而相对的显示企业利润增加。当事故不发生时。这种“企业利润的增加”则体现不出明显的效益。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往往会忽视掉安全投入的重要性。

2、安全投入的结构和分布不合理,效益低下安全投入的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体系庞大。

这种特点使得企业很难决定安全投入的方向。目前.安全投入方向决策解析方式紧要有专家打分法、灰色系统关联解析法等。然而。这些方式不是过于复杂.就是远远偏离了企业的实际需求.使得这些方式在实际工作中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由于没有有效、简洁的安全投入结构解析方式使得安全投入的方向决策难上加难。很多企业的安全投入的方向决策紧要取决于企业的历史经验以及决策者的主观愿望.使得安全投入的结构不合理.不能够有效地分配有限的资源.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安全出产。这种状况也就直接导致了安全投入的效益偏低.经济效益差。社会效益不明显,安全投入产出比低。

企业是一个以赢利为目的的组织,为了自身的生存、进展、壮大,它必须考虑投入产出比,考虑效益。而安全投入却不能获得足够高的效益.这就导致了企业不愿再在安全方面实行投入,形成恶性循环。

3、法律建设不完善

目前我国在企业安全出产领域的相关法律体系尚不健全.国家行政执法机构的监管力度尚未覆盖到所有企业.大量的监管领域空白导致其约束力的不足。很多地方政府出于本地经济进展的考虑.对企业的违法行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缺乏法律法规强制约束力的状况下.相当多的企业老板漠视企业安全,减少安全投入。甚至在不具备基本的安全出产条件下.强行违法出产经营。导致事故屡屡发生。即使在执法相对较严的地区。

由于法律的漏洞.一些企业老板也存在着变相抵抗安全监察执法的现象,出钱雇人当法人代表、厂长经理.在发生事故时由这些人作为“替身”代己受过坐牢.达到逃避法律责任的目的。

4、劳动者的安全教育不足

劳动者是出产的直接参与者.也是很多安全事故的直接导致者和受害人。企业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会对从业人员的出产技术培训实行投入.但却对出产中的安全培训少投入或不投入.某些企业业主甚至会隐瞒出产中的危险因素或可能导致职业病发生的危害.这就直接导致了劳动者安全意识不强 如相关安全工作技术不熟练、安全工作流程不熟悉,导致违章指挥、违反安全规程、违章作业的状况:劳动保护用品未使用或使用不适当:不遵守劳动纪律,工作时打闹、嬉戏、精力不集中:工作中不能很好配合等。而针对这一状况,国家也没有开展面向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普遍性教育5、进展不平衡我国企业的安全投入在地区间、行业间及区别所有制企业间的进展极不平衡 由于地区经济进展水平的差异.东部地区企业安全的资金投入明显高于西部的同期水平。而据江苏大学在2006年实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企业安全投入在区别行业和区别的所有制企业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以下是这次调查的结果:由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在行业间.化工企业的安全投入最高;在区别所有制企业之间.外资企业的安全投入最多。

我国安全投入的进展方向

针对我国企业安全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和效益差等问题.如何规范我国企业的安全投入行为.引导企业理性地实行安全投入。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本文认为,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安全投入应紧要向以下几个方向努力:

1、逐步建立完善的安全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安全立法是规范企业安全投入行为的前提。我国应逐步建立起以完善的安全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为基础的.立足于经济社会可持续进展的安全法规体系.并突出“严”和“明”这两大特点。

在完善安全法规体系的基础上.提高安全监察水平、加大安全执法力度,严厉处罚安全投入违规行为,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并用.使违规企业的违规投入行为在经济收益、政治前景、社会声誉等方面都得不偿失.从而使投入违规行为的动机得以有效控制。

2、重视经济杠杆的作用经济杠杆作为引导企业行为的工具。在企业安全投入领域也大有作为 我国应充分利用经济杠杆这一工具,完善现有经济措施,不断创新并开发新的有效的经济措施如完善事故赔偿制度.提高赔偿标准:推广危机抵押金制度,专款专存.专款专用:建立安全费用提取制度.根据地区和行业的特点,分别确定提取标准.由企业自行提取,专户储存.专项用于安全出产。

3、加大科研力度。我国企业安全投入效益差的紧要原因之一是科学的安全投入决策方式的缺失 我国应尽快形成一套适应我国国情、适用于区别企业的安全投入决策方式.促使我国安全投入结构的合理化 同时也应加强对企业安全流程、安全设备的研究的投入力度。

4、重视对劳动者的安全教育。在落实企业对劳动者实行相关安全教育的责任的基础上.国家应面向全体劳动者.开展普遍性的安全意识宣讲教育.提高劳动者的安全素质和维权意识 从国家基本政策的层面上.在全国范围内。有针对性的.定期开展大教育行为。

5、对落后地区和落后行业实行相应补贴。由于经济进展水平的差异.某些落后地区和落后行业的企业可能暂时无法承担相应的安全投入 针对这一状况.我国可以考虑通过建立“安全出产全国统筹基金”或税收优惠等方式对其实行相应补贴。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