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工作责任心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具备责任心的员工,会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在组织中的重要性,把实现组织的目标当成是自己的目标。
工作责任心是指从事职业行为的人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义务。一般地说,责任就是义务,工作责任心就是职业义务,工作责任心和职业义务是靠外在的行为规范力量来推动的。工作中履行职业责任和职业义务就是与得到相应的报酬紧密联系的。
高工作责任心的特征
高工作责任心的员工,应具备以下特征:
1、为成功完成工作而保持高度热情和付出额外努力。
2、自愿做一些本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3、助人与合作。
4、遵守组织的规范和程序。
5、赞同,支持和维护组织的目标。
工作责任心的激发
影响工作责任心的重要因素包含工资、主管、执行任务的性质、同事或团队以及目前的工作条件。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员工的工作责任心。
1、制定满足区别需求的激励政策。
需要引起动机,动机决定行为。员工的需要使员工产生了动机,行为是动机的表现和结果。也就是说,经营管理政策是否对员工产生了激励,从而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取决于经营管理政策是否能满足员工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了解员工的需求。区别知识、薪酬层次的员工处于区别的需求状态,如对于薪酬较低的员工,要侧重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即提高他们的生存水平);对薪酬较高的员工,则更需满足他们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从横向看,对于同等层次的员工,由于他们的个性和生活环境区别,他们的需求侧重也有区别,员工的需求是复杂和多样的,了解了员工的这些需求,就为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提给了基础。
在制定激励政策之前,要对员工的所有需求做认真地调查,并制定一份详细的清单。然后将企业可以满足和不能满足的部分分开,对可以满足的那部分实行认真研究,找出满足的途径,并将这些途径可操作化,同时计算出企业需为此付出的成本。根据成本的高低区别,将各类需求实行等级划分,成本越高的需求,等级越高。
这些工作完成后,激励政策就有了雏形。然后还要制定“游戏规则”,即:得到某个激励等级的员工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另外,在每个激励等级上,都要设计几种区别的选项,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需要选择其中的一种。比如说,在某个激励等级上,有技术培训,公费旅游,修带薪假期等多个选项。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其中一种。
激励政策本身也有一个完善的历程。这需要在工作中不断了解员工的需求,及时将员工新的需求反映在政策中,这样才能使政策能够保持持续的有效性。
2、创建追求成功的团队。因为个体常常是从同事那儿获得社会暗示,并随之调整自己的行为,所以团队的工作氛围对团队成员责任心的影响很大。
3、建立自律的企业领导层。
领导的榜样作用在激发员工工作责任心方面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不论级别大小,企业中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同样是企业的一员,同样应该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如果以各种理由搪塞自己的违规状况,则必然导致员工丧失基本的责任心,其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总之,培养和激发工作责任心的紧要责任应该在企业而不是员工本人,当然员工自身也必须明确工作目标, 明确工作职责, 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只有企业和员工共同努力, 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责任心, 才能保证企业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