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额选举

什么是差额选举

差额选举指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人数的选举。

差额选举的方式

差额选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采用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人数的差额选举办法实行正式选举;二是先采用差额选举办法实行预选,产生候选人名单,然后采用等额选举实行正式选举。

差额选举的特点

相对于等额选举,差额选举可以使选民和代表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切实提高选举的民主化程度,从而更利于选出人民群众满意的代表。差额选举有利于人才的选拔,使优秀人才得以脱颖而出。此外,差额选举的结果必然使一部分候选人落选,也可以使当选的代表增强公仆意识和责任心。

差额选举相关规范

我国1953年选举法规范,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等额选举。1979年制定的地方组织法和重新修订的选举法都明确规范实行差额选举。这是我国选举制度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改革。

1.选举各级人大代表实行差额选举

根据选举法第三十条的规范,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即实行差额选举。具体的差额幅度为: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三分之一至一倍;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如果所提候选人的人数符合选举法规范的差额比例,直接实行投票选举。如果所提候选人的人数超过选举法第三十条规范的最高差额比例,实行预选,根据预选时得票多少的顺序,按照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办法根据本法确定的具体差额比例,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实行投票选举。

2.选举国家机关组成人员实行差额选举

根据地方组织法的规范,人大常委会主任、秘书长,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主席,人民政府正职领导人员,人民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的候选人数一般应多一人,实行差额选举;如果提名的候选人只有一人,也可以等额选举。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乡、民族乡、镇的人大副主席,人民政府副职领导人员的候选人数应比应选人数多一人至三人,人大常委会委员的候选人数应比应选人数多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根据上述规范,正职领导干部实行差额选举是原则,实行等额选举是例外,即只有在提出的候选人只有一人的状况下才可以等额选举,而不是愿意差额选举就差额选举,愿意等额选举就等额选举。副职领导人和人大常委会委员则必须一律实行差额选举。

如果提名的候选人数符合选举办法规范的差额数,由主席团提交代表酝酿、讨论后,实行选举。如果提名的候选人数超过选举办法规范的差额数,由主席团提交代表酝酿、讨论后,实行预选,根据在预选中得票多少的顺序,按照选举办法规范的差额数,确定正式候选人名单,实行选举。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