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航空公司

巴西航空企业简介

巴西航空的进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27年,而巴西航空企业成立于1969年,是巴西第一家航空企业,历史悠久时至今日巴西航空企业已进展成为巴西及拉丁美洲最大、班次最多的航空企业。巴西航空企业及其下属直线航空企业所拥有的市场份额占巴西航空客运市场的50%,占巴西全行业国际市场的70%。

巴西航空企业一贯致力于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准点率、重视空中、 地面服务,以适应旅客不断提高的航空旅行需求。77年来,巴西航空企业所秉承的 “巴西航空企业就是优质服务”的服务理念,使其成为巴西国内、国际航空运输业的 翘楚,赢得了无数国际荣誉。

巴西航空企业及其下属分企业现已拥有近100架航机,其中包含最宽敞舒适的B777。巴西航空企业在巴西国内,通航里程达1.76亿公里,国际飞行网络联接欧洲、北美洲、亚洲、非洲及整个南美洲。

在亚洲,巴西航空企业经营的直飞日本的航班已有30年的历史,现在又荣幸地被巴西政府指定为经营巴西到中国航线的唯一航空企业,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直飞中国,为中巴两国架起空中桥梁。

巴西航空腾飞探秘

热情奔放的桑巴、醇香的咖啡以及超世界一流水平的足球。不用详说,一听就知道是指巴西。但鲜为人知的是与波音、空客并列世界四大航空巨头之一的巴西航空企业。趁巴西航空工业企业携最新开发的EMBRAER 170商用喷气客机进入中国,并在中国六城市实行飞行表演之际,记者零距离地感受了巴西航空企业飞机的舒适且对巴西航空企业实行了采访。

早就有所耳闻,巴西拥有一流的飞机制造技术和支线飞机。但长期萦绕记者的一个问题就是巴西与中国同属第三世界国家,况且成立于1969年的巴西航空企业,到今天仅有35年的历史,却能跃居环球四大航空企业之一。是什么支撑着如此强劲的进展,随着采访的深入,谜底渐渐揭开。

厚积薄发

巴西人造飞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期。随着第一架飞机研制,尽管它在技术上还很稚嫩,却有了巴西航空技术的雏形。随后巴西在联邦政府里设置了航空进展局,来开始制定国家进展航空事业的大政方针及规划。在此前提下,巴西政府又设置了航空科学研究机构,以贯彻实施政府进展航空事业的方针及规划。

在数十年积累的基础上,1966年第一架真正意义上的飞机——先驱者号问世,两年后实行了成功的首飞。1969年巴西联邦政府终于决定正式组建巴西航空工业企业,由巴西政府占有96.5%的表决股,因此这是以国家股份为主,少量私人股份为辅,因此在本质上是国家控股的企业。

巴西航空工业企业成立之后,在最初的25年中,通过与具备先进航空技术的外国航空企业合作,从引进专利技术出产到开发出自己的专利技术,从开始购买其他航空企业的出产许可证,到向其他航空企业发放许可证,可以说有了质的飞跃。而最值得一提的是1987年开始研制、1990年试飞成功的CBA-123,它虽然由于当时航空市场的萧条等多方面的因素,最终没有能成为正式产品,但是巴西航空工业企业通过这个项目实现了技术上的重大突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后来支线飞机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Varig McDonnell-Douglas MD-11

改制腾飞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民用航空市场随着经济的萧条而日渐萎缩。巴西政府认定巴西航空工业企业的进展需要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和企业的实际状况重新制定,产业结构也需要实行重大调整。1994年12月巴西政府签发了对巴西航空工业企业实行私有化的法令。巴西最大的投入财团控制了全企业60%的股份。1999年又同当时的法国航空航天集团(现更改为欧洲集团)实行战略联盟,向其出售了20%的控制股。该财团包含EADS、达索飞机企业、泰尔斯等著名企业。巴西政府拥有1.45%的黄金股,据说目前已减持到0.8%,它除了还握有巴西航空工业企业的“生死牌”外,其他已全部交给企业。应当强调的是,法国航空航天集团入股加盟巴西航空工业企业表明欧洲航空界对巴西航空工业的前景充满信心和对进展高科技产品的支持。

实现了私有化后的巴西航空工业企业分别在美国纽约和巴西圣保罗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巴西航空工业企业驻中国地区总裁、首席代表关东克坦言,私有化后引起了经营管理理念的变化,变过去以技术为导向为现在以客户为导向;而且私有化后资本的注入,就像注入企业体内的新鲜血液,赋予企业无穷的活力,这无疑促使巴西航空工业企业步入腾飞的时代,进入全球航空巨擘行列。

新的高层决策者们经过对航空市场的调查和解析,果断作出了全力进展支线喷气客机的战略决策。他们主推ERJ145喷气支线客机。ERJ145是系列化的双发涡扇喷气支线客机。事实证明企业高层的决策是正确并富有远见的。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全世界航空市场对支线飞机产生了巨大的需求。由于50座的ERJ145飞机系列是专门为支线航空市场开发和制造的飞机,因此成为能够满足支线运输市场的最佳机型。到今年,ERJ145的销售已达800架。

在解析市场细分时,巴西航空企业发现在客机市场上,70座以上、100座以下是一块尚待开垦的处女地,而且也避开了与波音、空客两大空中巨头的竞争。于是在1999年6月开始了EMBRAER 170/190系列的开发,而此系列便是70—110座的客机。不出所料,2001年10月一下线就受到市场的欢迎。事实上,EMBRAER 170受到如此的欢迎和关注还不仅仅是它弥补了市场的空缺,更重要的是,EMBRAER 170在各方面人性化的设计都与当今最先进的飞机旗鼓相当。

飞进中国

2000年5月,一架ERJ 145支线喷气飞机在中国的六个城市实行了飞行表演。这是在中国的蓝天上第一次看到来自巴西制造的飞机。灵活的操纵性能和良好的经济性能以及宽敞明亮的客舱都给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年9月25日随着中国四川航空企业订购的5架ERJ 145飞机首架的交付,巴西飞机正式进入了中国市场。2002年12月,巴西航空工业企业与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企业和哈飞航空工业股份有限企业组建的哈尔滨安博威飞机工业有限企业正式宣告成立。巴西航空工业企业非常希望能够用自己性能优良、使用成本低廉的支线喷气飞机帮助中国拓宽支线航空事业的进展,这是我国第一次以合资形式与国外先进民机工业企业实行整机合作。合资企业采用巴西航空工业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区别于与波音、空客的合作,为其出产零部件的出产方式,而是引进航空制造业的整机技术,组装出产ERJ 145系列涡扇支线客机,向国内和部分国际市场销售,并提给全方位的技术支援和售后服务。出产能力为年产24架,合同期15年。2003年12月16日,中国与巴西合作出产的首架50座级ERJ 145喷气式支线客机首飞成功。2004年2月2日,哈尔滨安博威飞机工业有限企业公布了其向中国南方航空企业销售6架ERJ 145的消息,这项合同标志着哈尔滨安博威飞机工业有限企业获得了首份来自中国航空企业的订单,而且成为黑龙江省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合作成功的第一个项目。

中国飞机市场对全球飞机制造业巨头有着非同凡响的诱惑。据业内专家预测,未来20年,中国有望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航空市场,而支线飞机将是中国民航新的增长点。巴西航空企业十分看好中国的支线航空市场,关东克在解析了支线飞机在整个国际飞机市场的占有率后,认为中国的支线飞机市场潜力很大。CEPA的实施、内地城市间交往、西部大开发以及航空淡季,这种支线机都突显其优势。前几年欧美国家兴起支线飞机概念,目前中国航空市场的变化正符合这一国际潮流。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支线飞机将达396架。这个巨大的市场,正是巴西航空企业的目标所在。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