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模

什么是常模

常模是指一定人群在测验所测特性上的普遍水平或水平分布状况,是一种供比较的标准量数,由标准化样本测试结果计算而来,即某一标准化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它是人才测评用于比较和解释测验结果时的参照分数标准。测验分数必须与某种标准比较,才能显示出它所代表的意义。

常模可分为组间常模和组内常模两大类。前者有年级、年龄常模,反映区别群体在测验上表现的差异。后者有百分等级、标准分数、离差智商等常模。

常模的构成要素为:1、原始分数;2、导出分数;3、对常模团体的有关具体描述。

常模的建立步骤

①科学抽样,从清楚而明确地定义的“特定人群”总体中,抽取到容量足够大、并确具代表性的被试样组;

②要用拟建立常模的测验,采用规范化施测手续与方式对标准化样组(常模组)中的所有被试,施测该测验,以便恰当而准确地收集到所有这些被试在该测验上的实际测值;

③对收集到的全部资料实行统计解析处理,真正把握被试样组在该测验上的普遍水平或水平分布状况。

常模的类型

进展常模

就是根据区别年龄上各种进展水平的人的平均表现(如智力、技能、感觉运动等方面的进展水平)所制定的量表。

1、进展顺序量表:与发育正常的儿童相比,按年龄评定一个儿童的心理进展水平。

(1)葛尔塞进展程序量表:按月份显示发育正常儿童在运动水平、适应性、语言、社会性四个方面的进展水平,以此作为标准,评定个体的进展水平。强调儿童早期行为的进展是有规律的。

(2)皮亚杰的进展理论——对守恒概念的研究:5岁时才会理解质量守恒;6岁才会掌握重量守恒;7岁时才有容量守恒概念。(守恒:是指二种等量的物体,只要无增无减,无论怎么组合,它们在质量、重量、长度、数量及容量等方面仍然是相等的。)

2、智力年龄(个体的智力所达到的年龄水平——智龄):是指一个儿童在年龄量表上所得的分数。

(1)比内-西蒙智力量表——首先使用智力年龄的概念;

智龄是年龄量表上度量智力的单位。编制出可区分各年龄儿童的智力水平的测题,这些测题的难度随年龄而逐渐加大。

(2)为每个年龄水平都编制一些适当的题目,其中的每个测题是该年龄组大部分儿童都能完成的。以智力年龄(智龄)作为度量智力的单位。

(3)智力年龄的计算方式:

范例:每个年龄组各有6个测题,每答对一题增加智龄2个月。先确定基础年龄(智力量表中全部被通过的那一组测题所代表的年龄)。例如:六岁组的测题全部答对,更高年龄组的测题只有部分答对,或都未通过,则基础年龄为六岁,再求答对的更高年龄组上的测题数量,每答对一题增加智龄2个月。

智力年龄=基础年龄+更高年龄组上通过的测题数量所代表的智龄增长的月数

3、不分年龄组测题:以标准化样本中每个年龄组的平均分数作为年龄常模;将个人的原始分数与年龄常摸作比较,计算其智力年龄。

4、年级量表:将一个学生和同年级学生相比。年级量表的单位通常为10个月间隔(故10个月为一个学年)。

百分位常模

1、百分等级:

(1)是应用最广的表示测验分数的方式;

(2)一个测验分数的百分等级是指在常模样本中低于该分数的人数百分比;即百分等级指出的是个体在常模团体中所处的位置,百分等级越低,个体所处的位置就越低;

(3)分类:A.未分组资料的百分位数:计算:PR = 100 -(100R-50)/N R是原始分数排列顺序,N是指总人数(样本的总人数)。B.分组资料的百分等级。

2、百分点(百分位数):是计算处于某一百分比例的人对应的测验分数是多少;是分数量表上相对于某一百分等级的分数点,又称百分位数(PP)根据直线内插法计算(举例:高考成绩):

(100-百分等级)/(最高分-PP)=(百分等级-1/PP-最低分)

原始分数和百分等级可互相转换,由此编制的原始分数与百分等级的对照表,称为百分位常模。

3、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

(1)四分位数:将分数量表分成四等份,相当于百分等级的25%、50%和75%三个百分点分成的四段;

(2)十分位数:将分数量表分为十段:10%、20%等。

标准分数

1、是将原始分数与平均数的距离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出来的量表;

2、其基本单位是标准差;

3、常用的标准分数有:z分数、Z分数、T分数、标准九分数、离差智商(IQ)等。

4、分类:

(1)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

(A)适用于正态(常态)分布的数据资料;

(B)z分数为最典型的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

(C)z分数:z =(X-M)/SD

X为任一原始分数,M为样本平均数,SD为样本标准差。z分数可以用来表示某一分数与平均数之差是标准差的几倍。

(D)转换后的Z分数:Z=A+Bz

Z为转换后的标准分数,A、B为根据需要指定的常数;加上一个常数是为了去掉负值,乘以一个常数是为了使单位变小而去掉小数点;加或乘一个常数并不改变原来分数间的关系。

(2)非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

(A)原始分数不是常态分布——使之常态化(常态化历程是非线性的);

(B)常态化历程紧要是将原始分数转化为百分等级,再将百分等级转化为常态分布上相应的离均差,并可以表示为任何平均数和标准差。

(C)计算步骤:

1、对每个分数值计算累积百分数;

2、在常态曲线面积中,求出对应的该百分比的z分数;

所得的z分数可将分布分成几部分,称之为z'分数,以区别线性转换所求得的z分数。

与线性导出分数一样,常态化标准分数也可以被转化为任何方便的形式,并可用以下表示:

3、T分数——以50为平均数(即加上一个常数50),以10为标准差(乘以一个常数理10),即: T= 50 +10 z' (平均数为50,标准差为10);

4、标准九分:其量表是个9级分数量表(平均数为5,标准差为2);

5、标准十分——平均数为5.5,标准差为1.5;

标准二十分——平均数为10,标准差为3。

(使用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常态化标准分数是离差智商。)

建立标准分数常模步骤:①从明确界定好的该测验应该测查的被试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足够大的代表性样组,即建立起常模组(常模团体);

②对该代表性样组按应有规范施测该测验,获得代表性样组中每一被试的测验分数,即得到常模团体的测验分数组

③求取常模团体测验分数组的平均数与标准差,按公式求取从-3.000到3.000这一区间上若干个点的标准分数(Z值)跟测验原始分数的对照表,就得到了标准分数常模表。

智商及其意义

若心理年龄高于其生理年龄,则智力较一般儿童高,若心理年龄低于其生理年龄, 则智力较一般儿童低.但在使用中发现,单纯用心理年龄来表示智力高低的方式缺乏区别年龄儿童间的可比性

1.比率智商:IQ=MA/CA*100 ;

比率智商被定义为心理年龄(MA)与实足年龄(CA)之比.这避免小数,将商数乘以100.如果一个儿童的心理年龄等于实足年龄,他的智商就为100。

IQ等于100代表正常的或平常的智力,IQ高于100代表进展迅速,低于100代表发育迟缓. 由于个体智力增长是一个由快到慢再到停止的历程,即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并区别步增长,所以比率智商并不适合于年龄较大的被试。

2.离差智商

离差智商是一种以年龄组为样本计算而得到标准分数,为使其与传统的比率智商基本一致,韦克斯勒将离差智商的平均数定为100,标准差定为15.所以离差智商建立在统计学的基础上,它表示的是个体智力在年龄组中所处的位置,因而是表示智力高低的一种理想的指标,具体公式:IQ=100+15Z`=100+15(X-X)/SD

公式中X表示被试的量表分数,X表示被试所在年龄水平的平均量表分数,SD表这一年龄水平被试的量表分数的标准差.1960年修订的斯-比测验中,就使用的是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6的标准分数量表。

必须指出:从区别的测验获得的离差智商只有当标准差相同或接近时才可以比较,标准差区别,其分数的意义便区别。

常模的表达方式

1、转换表法

——是最简单而且最基本的表示常模的方式。

1、一个转换表显示出一个特定的标准化样组的原始分数与其对应的等值分数——百分位、标准分数、T分数或其他任何分数。利用转换表可将原始分数转换为与其对应的导出分数,从而对测验的分数作出有意义的解释。

2、简单的转换表就是将单项测验的原始分数转换成一种或几种导出分数。复杂的转换表通常包含几个分测验或几种常模团体的原始分数与导出分数的对应关系。

2、剖面图

——是将测验分数的转换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可以很直观地看出被试在各分测验上的表现及其相对位置。

标准差代表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如一个班内学生数学成绩的离散程度从理论上说,心理测量数据一般服从为正态分布,或接近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曲线的形状取决于标准差,但曲线下的面积始终为1个单位在心理测量中,个体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以Z分数的大小表示,而Z分数是标准差作为单位,既以包含几个标准差表示个体分数与总体平均分数的距离,而不是用两者的绝对分数之差表示表示个体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 根据Z分数可确定低于或某或高于某个分数的人数比例,也可以对区别的测量结果实行比较心理统计基本知识。

常模的作用

常模的作用是让测验者明白测验结果分数的意义。测验者在人才测评系统中完成心理测验以后,将会得到一个自己的位置,比如当你完成判断推理测验以后,可能被告知你的判断推理能力要比75%的人都要高,你会不会觉得这是不可思议的呢?你会问,经过测验就可以知道我会比多少人要高吗?还是同样的比喻,你为什么会信任一个血压计的指数?因为血压计是客观的,其实测验的结果也是客观的,两者的结果都是以数值的形式表现,你之所以能够从血压计显示的数值中了解自己的血压是高了还是低了,那是因为你知道正常的血压范围是多少,这是一个比较的结果,将你自己的血压与正常的血压范围实行比较,然后你得出了一个关于自己血压的结论。

常模分数与常模

1、常模分数:就是施测常模样本后,将被试者的原始分数按一定规则转换出来的导出分数。

原始分数:是指被试者的反应与标准答案相比较而获得的测验分数。

导出分数:原始分数本身没有多大意义,必须有一个参照标准才行,在心理测验中,这种标准是由原始分数构成的分布转换而来的分数,叫导出分数。导出分数具备一定的对照点和单位,它实际上是一个有意义的测验量表,它与原始分数等值,可以实行比较。

2、常模:就是常模分数构成的分布,它是解释心理测验分数的基础。

一般常模:常为测验指导书上列出的常模。

特殊常模:为非典型群体建立的,如某个单位。特殊常模的建立方式:根据样本的原始分数制作次数分布图,再计算出导出分数,最后制成转换表。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