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韧性

什么是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韧性原本是物理学概念指物体受到外力挤压时回弹。引申为面对严重威胁,个体的适应与进展仍然良好的现象。对心理韧性的概念,学术界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认识,目前紧要存在三种定义:结果性定义、历程性定义和品质性定义。

1.结果性定义重点从进展结果上定义心理韧性,如,心理韧性是一类现象,这些现象的特点是面对严重威胁,个体的适应与进展仍然良好。

2.历程性定义将心理韧性看成是一种动态的进展变化历程,如,心理韧性是个体在危险环境中良好适应的动态历程;心理韧性表示一系列能力和特征通过动态交互作用而使个体在遭受重大压力和危险时能迅速恢复和成功应对的历程。

3.品质性定义将心理韧性看作是个人的一种能力或品质,是个体所具备的特征,如,心理韧性是体能够承受高水平的破坏性变化并同时表现出尽可能少的不良行为的能力;心理韧性是个体从消极经历中恢复过来,并且灵活地适应外界多变环境的能力。

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

第一,个性因素。指个体内部的有助于逆境中的个体克服逆境并能积极进展的特质性因素。

第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含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区等更大的社会范围的积极因素。首先是家庭环境因素。家庭作为个体成长的最初和最重要场所,其环境和氛围是压弹的重要影响因素。其次是学校环境因素。学校氛围也是压弹的重要影响因素。积极的学校氛围、学校的归属感、良好的同伴关系等对于压弹的培养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三,是社区环境因素。社区环境同样被认为对压弹的进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一般认为,成长于较差社区的孩子比成长于较好社区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消极的适应结果。

心理韧性的研究范式

1.变量为中心范式

以变量为中心的研究紧要是为了考察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已有的研究,Masten总结出了三类变量间的关系模型,分别是直接关系模型、间接关系模型和交互关系模型。

2.被试为中心范式

被试为中心的研究关注的是整个的人,而不是变量,试图弄清楚自然情境下心理韧性的结构模式,这很像精神病学中的分类系统,将各种症状组织成一种精神障碍模式。大多数被试为中心的研究试图通过多元标准鉴别出在高危和低危生活环境中具备良好适应模式的人群和具备不良适应模式的人群,从而考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适应结果的区别。经典的被试为中心的心理韧性研究是通过比较在相同危险环境中适应良好与适应不良的被试组来实行的。

心理韧性的测量工具

韧性量表

护理学家Wagnild和Young曾经对成功应对重大挫折的女性被试实行访谈,开发了韧性量表(resiliencescale),这是目前应用得最早、也最广泛的量表,量表包含情绪指标和认知指标,如个人能力(独立、自信、决心、策略、忍耐性、控制感、坚持等)、接受自我和生活(包含适应力、灵活、平衡)等。Block和Kremen编制的自我韧性量表(ER89)也是以成人群体为样本编制的,一共由14个自呈条目组成,分四级记分,每一条目都涉及个性的某些方面,因题目简约、题量少而受到欢迎。

慢性病儿童韧性量表

韩国护理学家Kim,D.H以Mandelco&Peery的系统模型(Or-ganizationalframeworkofresilience)为理论依据,开发研制了慢性病患儿韧性量表。Kim,D.H通过202名慢性病患儿及其母亲的访谈、专家咨询开发并验证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量表共32个条目,包含个体内在特性10个条目,应对方式12个条目,人际关系10个条目,分四级记分,每一个条目内容简单清晰,适合儿童特点,受到护理学界的认可。

健康青少年韧性量表

Constantine等根据自己对韧性的理论构想编制了健康青少年韧性评定问卷,共有60个项目,下辖19个纬度,并将韧性分成外在保护因子和内在保护因子。其中,外在保护因子存在于家庭、学校、同伴群体当中;而内在保护因子指个体的特质。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