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计师

什么是总会计师

总会计师是在单位紧要领导人领导下,主管经济核算和财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在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实行总会计师制度,有利于加强经济核算和会计经营管理。我国1985年颁布实施的《会计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设置总会计师的要求,充分肯定了总会计师制度,从而大大推动了我国总会计师制度的进展。1990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总会计师条例》。《条例》结合我国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对总会计师的地位、职责、权限、任免与奖惩作了完整、全面、系统、具体的规范,使我国总会计师制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进展时期。1993年修改《会计法》时再次明确规范:“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和业务主管部门可以设置总会计师。总会计师由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人员担任。”当然,这次修订的《会计法》对设置总会计师的范围又有了新的规范,即“国有的各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且是“必须设置总会计师”。

总会计师的设置范围

修订《会计法》对总会计师的设置范围有了新的界定,即: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这一规范,与修订前的《会计法》、《总会计师条例》规范的范围有所区别。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改组、改制工作的不断深入和进展,国有企业的组成形式将面临多种多样,有的成了国家独资企业;有的实行了股份制改造,成了国家控股企业;小型国有企业也实行了诸多形式的改造。但国有企业无论如何实行改革、改组、改制,它都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都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由于大、中型企业一般出产规模大,在经济核算组织、资金调配等方面要求高,有必要设置主管经济核算和财务会计工作的总会计师,协助单位领导人搞好整个经营管理工作。因此,新修订的《会计法》规范“必须设置总会计师”。

符合条件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这次修订的《会计法》与前两次《会计法》、《总会计师条例》对设置总会计师的程度要求不一样。前几次都是对符合条件的单位规范“可以”设置总会计师,也就是说,是否设置总会计师,是单位内部自己的事,本单位可以根据业务需要自行决定,没有作硬性规范。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审议《会计法》修订稿时,许多委员提出,鉴于总会计师在加强经济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的地位与作用,《会计法》应明确规范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以增强建立总会计师制度的约束力。这一意见,紧要是从当前会计信息普遍失真,总会计师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总会计师制度建立还不普及,甚至受到人为干扰等实际问题出发而提出的积极措施。同时《会计法》“可以设置”的规范,也为单位领导人提给借口。因此,这次修订《会计法》,要求符合条件的“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由于这一规范与现行《总会计师条例》的某些规范有一定的抵触,因此,《会计法》对同时又规范“总会计师的任职资格、任免程序、职责权限由国务院规范”。《会计法》这一硬性规范,明确了凡是符合条件的单位,必须一步到位设置总会计师制度。不设置总会计师或者设置“副总会计师”搞过渡,都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总会计师的地位

明确总会计师的地位,有利于总会计师依法充分行使职权,发挥总会计师应有的作用。新修订的《会计法》没有对总会计师的地位作出明确规范,但在作为《会计法》重要的配套法规《总会计师条例》中明确予以规范:总会计师是单位领导成员,协助单位紧要领导人工作,直接对单位紧要领导人负责。总会计师作为单位财务会计的紧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财务会计经营管理和经济核算,参与本单位的重大经营决策行为,是单位紧要领导人的得力参谋和助手。因此,为了保障总会计师有职有权,充分发挥总会计师的作用,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凡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不能再设置与总会计师职责重叠的副职。总会计师依法行使职权,应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人包含任何单位紧要领导人在内,都不得阻碍总会计师依法行使职权。

总会计师的任职条件

总会计师是单位领导成员,是行政副手,区别于单位内部财会机构负责人,更区别于一般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任职条件。这是确保总会计师制度的实施,发挥总会计师在经济经营管理中职能作用的重要环节。新修订的《会计法》规范“总会计师的任职资格、任免程序、职责权限由国务院规范”。其实,早在国务院颁发的《总会计师条例》中已作了规范。按照《总会计师条例》规范,总会计师的任职条件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积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总会计师,不仅是财务会计方面的专家,更是单位的行政领导人,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是必须的。二是坚持原则、廉洁奉公。总会计师是单位经济技术干部,是专业人才,紧要领导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和经济工作,掌管着单位的经济命脉和财经大权,并负有严格维护国家财经纪律的责任。因此,总会计师必须做到坚持原则,廉洁奉公。三是取得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后,主管一个单位或者单位内部一个重要方面的财务会计工作的时间不少于3年。作为总会计师,不仅能够要具备较高的、扎实的财务会计理论知识,还应该具备独立、全面地组织领导本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协调处理各方面关系的能力和经验。因为总会计师不仅仅是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单位高层次经营管理和决策人员,在经营管理能力、经验等方面应有更高的要求。四是要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熟悉国家财经纪律、法规、方针和政策,掌握现代化经营管理的有关知识。五是具备本行业的基本业务知识,熟悉行业状况,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六是身体健康、胜任本职工作。总会计师责任重大、工作繁忙,必须要有健康的体魄。

总会计师的职责和权限

职责和权限是相辅相承、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总会计师的职责和权限,《会计法》没有作出具体规范。但在《总会计师条例》中有具体的规范。

(1)总会计师的职责。总会计师作为单位行政领导成员,必须赋予一定的职责。总会计师的职责紧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由总会计师负责组织的工作。包含组织编制和执行预算、财务收支计划、信贷计划,拟订资金筹措和使用方案,开辟财源,有效地使用资金;建立、健全经济核算制度,强化成本经营管理,实行经济行为解析,精打细算,提高经济效益;负责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备,组织对会计人员实行业务培训和考核;支持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等。二是由总会计师协助、参与的工作。紧要有:协助单位领导人对本单位的出产经营和业务经营管理等问题作出决策;参与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科研研究、商品(劳务)价格和工资、资金方案的制定;参与重大经济合同和经济协议的研究、审查。总会计师的协助、参与职责,紧要是因为总会计师作为单位行政领导副职,处于单位紧要行政领导人的参谋助手位置,应当协助单位领导人处理、解决上述这些问题。

(2)总会计师的权限。职责与权限是对等的,有什么样的职责,必须要有相应的权限作保证。《总会计师条例》赋予了总会计师以下权限:一是对违法违纪问题的制止和纠正权。《会计法》赋予了会计人员会计监督权,作为单位财务会计中的负责人,自然拥有对本单位实施全面监督的权限。《总会计师条例》规范“总会计师对违反国家财经纪律、法规、方针、政策、制度和有可能在经济上造成损失、浪费的行为,有权制止和纠正。制止或者纠正无效时,提请单位紧要行政领导人处理”。这一条规范,充分说明了总会计师必须对单位的财务收支和使用状况实行审核、监督,有对本单位不合理开支的制止权和纠正权。二是建立健全单位经济核算的组织指挥权。开展会计经营管理、加强成本核算、组织经济行为解析等,这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要涉及许多职能部门和相关机构,需要总会计师这样既有领导水平,又是专业人才的角色来组织、协调。这样,才能保证单位经济行为和会计工作正常、有效的开展,达到最佳效果。三是对单位财务收支具备审批签署权。总会计师负责领导对本单位的各项经济行为计划的编制和执行,必须赋予他相应的审批签署权,这样才能把好单位收支关,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从而保证单位财务会计的“真实、完整”。四是有对本单位会计人员的经营管理权,包含对本单位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继续教育、考核、奖惩等。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