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资产配置概述
战略性资产配置是根据投入者的危机承受能力,对个人的资产做出一种事前的、整体性的规划和安排。例如,如果投入者仅投入于股票和债券,那么两类资产的大致比例应该如何。而战术性资产配置则是在大类资产比例基本确定的基础上,深入到特定资产的内部,实行更为完善的细节构造,同时根据对市场趋势的判断以及区别资产的收益变化,对组合实行适时调整。
战略性资产配置的方式
战略性资产配置是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以追求长期回报为目标的资产配置。战略性资产配置的时间跨度可能三、五年甚至更长,这种资产配置方式重在长期回报,因此往往忽略资产的短期波动。经营管理长期资产组合时,投入者一般采用三种方式。
第一种是买就持有法。这种方式的特征是:购买初始资产组合,并长期持有这种组合,不管资产相对价值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战略也不特意实行积极的再平衡。
第二种方式称之为恒定混合法,这种方式需要对投入组合定期地再平衡,是为较长期保持投入组合中各类资产的恒定比例而设计的。为维持这种组合,要求在资产价格相对变化时,实行定期的再平衡和交易。
第三种方式可以被称为投入组合保险。其目的是在获得股票市场的预期高回报率的同时,限定下跌的危机。这种投入组合保险战略的一般形式是:股票金额=m×(全部投入组合价值-最低价值)。
在运用这一战略时,投入者要确定表示投入组合最低价值的金额。全部投入组合价值与最低价值之间的差异表示对最低价值提给有效保护的保护层。
战术性资产配置与战略性资产配置的异同
1.对投入者的危机承受力和危机偏好的认识和假设区别。
与战略性资产配置历程相比,战术性资产配置策略在动态调整资产配置状态时,需要根据实际状况的改变重新预测区别资产类别的预期收益状况,但未再次估计投入者偏好与危机承受能力是否发生了变化。
在危机承受能力方面,战术性资产配置假设投入者的危机承受能力不随市场和自身资产负债状况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类投入者将在危机收益报酬较高时比战略性投入者更多地投入于危机资产,因而从长期来看,他将取得更丰厚的投入回报。
2.对资产经营管理人把握资产投入收益变化的能力要求区别。
战术性资产配置的危机收益特征与资产经营管理人对资产类别收益变化的把握能力密切相关。如果资产经营管理人能够准确地预测资产收益变化的趋势,并采取及时有效的行动,则使用战略性资产配置将带来更高的收益;但如果资产经营管理人不能准确预测资产收益变化的趋势,或者能够准确预测但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行动,则投入收益将劣于准确地预测并把握市场变化时的状况,甚至很可能会劣于购买并持有最初的时常投入组合时的状况。
战略性资产配置在基金中的运用
战略性资产配置对危机与收益的权衡取舍可以分成三大类型:
(1)高收益高危机型。采用这种配置的共同基金,其投入的目标是注重资本增值,使投入者的资金能在一定时间内获得较大幅度的增长。这种基金紧要是一些具备进取性的成长基金。这种基金多投入于股票, 且经常投入于新兴产业及设立初期的企业股票。这种基金收益高,但危机也很大。
(2)长期成长与低危机型。采用这种配置战略的基金,其投入目标是注重长期投入,使投入者获得比较稳定的投入报酬,避免投入危机。这类型基金紧要是平衡型基金和各种债券型基金。紧要投入于有较高固定收益的债券和优先股,以保证投入者本金安全并获得经常性收入,实现本金和收入的长期成长。
(3)一般危机与收益平衡型。采用这种配置战略的基金,其投入目标是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投入组合,实现收益与危机平衡,使投入者能定期得到合理的收益,并将部分收益转化为基金的再投入。这类型基金紧要是灵活性组合基金,其投入对象并不固定,比较灵活,常在一段时期内集中投入于某种有价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