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扩大再出产
扩大再出产是指因出产要素数量的增加和出产场所的扩大,或者出产要素质量的改善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使出产在扩大的规模上实行的再出产。扩大再出产以简单再出产为基础和起点,是简单再出产的继续和进展。
扩大再出产的分类
扩大再出产按扩大的方式又分为外延型扩大再出产和内涵型扩大再出产。
(1)内涵扩大再出产是指依靠改善出产要素的质量,提高劳动出产率扩大出产规模的再出产。企业内涵扩大再出产是通过改善人力要素质量和物质要素质量,优化要素组合结构,提高劳动出产率实现的。这种扩大再出产方式,可以使企业以较少的资源消耗出产更多的产品,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2)外延扩大再出产是指单纯依靠增加出产要素数量扩大出产规模的再出产。企业外延扩大再出产是通过单纯增加出产要素的数量实现出产规模扩大的,增加出产要素数量的多少取决于社会的资源总量,而社会资源总量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当有限的社会资源分配给那些符合国民经济进展方向、经济效益好和有进展前途的企业实行外延扩大再出产时,才能有效地利用资源,才能对社会经济进展起到促进作用,否则只能降低资源配置效率,造成资源浪费。
外延型和内涵型的区分是纯理论性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出产要素的数量增加与使用效率的提高往往是同时显现的。
扩大再出产的实现条件
扩大再出产的前提条件:
1、I(v + m) > IIc,第一部类为第二部类提给的出产资料,除了满足第二部类简单再出产对出产资料的需要外,还必须有余额用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出产对追加出产资料的需要。
2、,第二部类为第一部类提给的消费资料,除了满足第一部类简单再出产时工人和投入者的个人消费的需要外,还必须有余额用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出产追加工人对消费资料的需要。
根据上述前提条件,假定社会资本扩大再出产的图示如下:
Ⅰ:4000c + 1000v + 1000m = 6000
Ⅱ:1500c + 750v + 750m = 3000
同社会资本简单再出产一样,社会资本扩大再出产状况下的社会总产品也是通过三方面的交换实现的。只是多了积累因素,社会总产品要提给追加出产资料和追加消费资料,从而必须重新组合。假定第一部类积累率为 50% ,且原有资本有机构成不变,两大部类的产品价值按照它们在扩大再出产中的最终用途就会重新组合为:
Ⅰ:
Ⅱ:
通过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和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社会总产品全部得到实现。下一年的社会资本扩大再出产得以实行。这一实现历程的图示如下:
图:扩大再出产的实现历程
可见,扩大再出产的基本实现条件公式:
表明:第一部类为第二部类出产的出产资料必须同第二部类对出产资料的需要相一致;第二部类为第一部类出产的消费资料必须同第一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要相一致。
由这一基本实现条件还可以派生出另两个实现条件公式:
1、
表明:第一部类出产的全部出产资料必须满足两大部类维持原有出产规模所需的出产资料和扩大再出产对追加的出产资料的需要。
表明:第二部类出产的全部消费资料必须满足两大部类原有工人以及扩大再出产追加工人和投入者对消费资料的需要。
扩大再出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
扩大再出产的前提条件:
1、I(v + m) > IIc ,第一部类为第二部类提给的出产资料,除了满足第二部类简单再出产对出产资料的需要外,还必须有余额用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出产对追加出产资料的需要。
2、 ) ,第二部类为第一部类提给的消费资料,除了满足第一部类简单再出产时工人和投入者的个人消费的需要外,还必须有余额用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出产追加工人对消费资料的需要。
根据上述前提条件,假定社会资本扩大再出产的图示如下:
I4000c + 1000v + 1000m = 6000
II1500c + 750v + 750m = 3000
同社会资本简单再出产一样,社会资本扩大再出产状况下的社会总产品也是通过三方面的交换实现的。只是多了积累因素,社会总产品要提给追加出产资料和追加消费资料,从而必须重新组合。假定第一部类积累率为 50% ,且原有资本有机构成不变,两大部类的产品价值按照它们在扩大再出产中的最终用途就会重新组合为:
通过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和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社会总产品全部得到实现。下一年的社会资本扩大再出产得以实行。
可见,扩大再出产的基本实现条件公式:
表明:第一部类为第二部类出产的出产资料必须同第二部类对出产资料的需要相一致;第二部类为第一部类出产的消费资料必须同第一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要相一致。
由这一基本实现条件还可以派生出另两个实现条件公式:
1、
表明:第一部类出产的全部出产资料必须满足两大部类维持原有出产规模所需的出产资料和扩大再出产对追加的出产资料的需要。
表明:第二部类出产的全部消费资料必须满足两大部类原有工人以及扩大再出产追加工人和投入者对消费资料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