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成本

什么是控制成本

控制成本是指科学的组织经营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是企业实现成本计划的重要手段。

控制成本是成本经营管理项目的内在化。

企业的各方案确定以后,就需要各部门、各单位分工协作,相互配合来完成方案确定的任务。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经营管理当局需要制定各种预算指标和标准成本,通过对这些预算指标和标准成本的分解与落实,把各部门和各项任务都纳入预算体系,促使各部门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将各部门工人物实际完成状况与预算指标、标准成本实行比较,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实行纠正,保证目标的实现。在控制阶段,会计人员不仅要参与预算指标和标准成本的制定,更要利用其掌握的成本信息优势,对出产经营行为实行全历程控制。经营管理会计所应用的控制成本,其核心是预算成本和标准成本。

成本控制是成本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机械工业企业普遍推行会计制度,以核算出产费用和计算产品成本。这属于事后的成本经营管理。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推行了计划经营管理和定额经营管理,试行了成本计算定额法,使成本经营管理从单纯的成本核算进展到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和成本解析,使事后“算成本”变为事前“管成本”。为了加强成本经营管理,需要作好定额工作、原始记录工作、计量工作、物资收发领退工作、内部计划价格工作等成本经营管理的基础工作;要求对成本指标实行分解,实行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经营管理,明确划分责、权范围,并制订成本经营管理制度,形成成本经营管理的保证体系和责任体系;要求实行全面成本经营管理,也就是全历程成本经营管理和全员成本经营管理。

控制成本实施

成本控制必须要依靠科学、严格的经营管理。

控制成本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历程,要想保持持续的成本优势,必须依靠科学、严格的基础经营管理来支撑。

成本控制以预先确定的成本(计划成本、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为依据,对出产和销售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物资耗费、劳动耗费和其他费用支出实行严格的经营管理和监督,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成本控制工作贯穿于出产经营的全历程,始于产品的设计阶段。根据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实行目标成本经营管理,由技术设计和经济经营管理部门共同负责,保证新产品试制和老产品改型在技术上具备先进性,在市场上具备竞争性,在经济上具备合理性。

成本控制首先确定先进合理的成本控制标准。成本控制标准是对各项费用开支和各种资源消耗所规范的数量界限。它包含原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费用限额等。在成本的形成历程中,应经常把成本发生的实际状况与成本控制标准实行对比,对发现的偏差及时纠正,使费用和消耗在成本控制标准内发生。

在出产经营历程中,各类人员在成本控制体系中都负有责任。班组工人在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前提下以定额为依据,对原材料、工具、工时等消耗实行控制,不断提高劳动出产率和设备利用率,降低和节约原材料消耗;技术人员探讨产品功能与成本间的关系,力求以最低成本达到产品功能标准;出产经营管理人员协调和组织均衡出产,提高出产效率和降低出产资金的占用;经营管理人员控制材料采购成本和储备资金占用以及经营管理费和销售费等的支出。

对现代企业而言,严明、规范的制度是整合企业资源、实现企业目标最有力的工具。这是我们在企业制度建设当中的深切体会。我们集中力量抓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为解决健全工作标准和完善工作程序两个核心问题,在企业内部全面推行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将企业总体战略思路和职能战略落实到企业出产经营行为的规范和历程上。二是强化企业的监督、稽查机制,成立专家经营管理委员会,监督各种制度执行,保障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和持续改进。从而建立成本控制的制度化基础,以及与成本控制相适应的制度本身的改进机制。

持续的、严细的成本控制能力,来源于经验的积累与利用,必须有先进经营管理工具与之相适应。为此,我们建立了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系统,为深化基础经营管理提给了功能强大的技术平台。目前,办公自动化、设备经营管理、出产实时、财务经营管理、综合查询、内部网站等六个子系统已建成投用,运行经营管理、燃料经营管理、工程经营管理和全面预算经营管理四个子系统即将开发建设。MIS系统的建设,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管理思维,企业各项工作流程得到优化,为推进企业低成本战略提给了更加广阔的思路。

控制成本的方式

目前,加强和改进成本费用的内部控制是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使企业改变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现状,摆脱成本费用居高不下的困境呢?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扩大企业成本控制范围,实现全面经营管理

企业间接成本在总的成本费用中的比例不断加大,企业要取得产品成本优势,同时获得经济效益,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制造成本的控制,还应扩展到整个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如设计研发成本、设备运行维护成本,材料采购成本和存货仓储成本等等,还有企业为组织经营管理出产经营行为而发生的各项期间费用。另一方面,从范围上不能只局限于出产领域,而应延伸到研发、采购和销售领域。

二、施事前控制

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制定和建立目标成本指标体系。目标成本指标需要经过多次的测算,从目标利润中选出最佳方案。指标制定历程应以市场为依托,依据市场信息、行情,市场上各类产品的比价、需求趋势,本企业的资源状况,产品的使用价值及功能计量,测算出具备竞争力的产品最优销价,然后通过产品销售市场调查,以销定产测算本期目标销售收入,优先扣除上交国家税金以及预测解析有关经济信息,制定产品销售目标利润。再依据公式:产品单位目标成本=产品单位销售价-产品单位目标利润,拟定企业的目标成本指标。但这不是最后敲定的目标成本指标,财务人员还应在有关人员的配合下根据企业的出产能力、技术水平、设备水平以及材料供应渠道、价格水平等具体状况,实行测算、解析、比较,如果所得成本达不到拟定的目标成本,要实行调整或重新设定。

三、加强事中控制,避免无效成本

企业为了实现目标成本与落实责任制度,就应尽可能地避免无效成本的发生。

第一,企业应强化监督职能,设技术“监督”由工艺、质检等部门负责,经济“监督”则由财务、审计等部门来负责,而纪律“监督”则由纪检、监察等部门来完成,各负其职,分工明确。

第二,加强物资经营管理,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各车间物资经营管理及仓库保管工作实行检查、整改,并定期盘点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做到证、账、物三对口,避免物资流失。同时,监督物资用向,推行限额领料制度,剩余材料及时退库,以防丢、毁、损等现象的发生。特殊物资经营管理要责任到人,避免挪作他用而造成浪费。

第三,资源闲置浪费和产品积压造成贬值也是成本居高不下的紧要因素之一,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制度应为充分利用资源创造条件,合理规划库存量。

(1)企业闲置物资以价值量的形式流动,实现资产增值。通过对库存状况实行全面系统清查,制定物资调剂、结账和限购措施,对一些不需用物资实行处理,盘活闲置资产。对企业中多余闲置和利用率低的固定资产,包含厂房、土地、设备,想尽一切办法加以利用。

(2)企业有权根据出产需要增减人员和固定资产,实行人员和设备合理配置。先规划出理想的人机比例关系,然后通过解析现有人员的技术层次及现有的技术装备水平,设计实现现有人机的合理配置,防止人员或机器闲置。

(3)以“零库存”形式为库存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按照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方式,合理安排库存量,使之达到最优,避免不必要的仓储经营管理成本和可能发生的意外损失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