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洋食品株式会社的简介
三洋食品的前身是成立于1953年的富士制面株式会社,当时一出产挂面为主;1958年开发了名为“鸡拉面”的速食面,打开了市场;1961年,富士制面更名为三洋食品,紧要业务为开发、出产及销售速食面;1963年三洋食品首创“飘飘拉面”,并在出产规范化,及积极开拓销售渠道的政策上,获得极大地成功。目前三洋食品以“札幌一番”这一品牌在日本国内销售并取得极大地成功,为日本市场占有率第二大的速食面厂商。三洋食品在经历多次的改革后,已经进展成在日本、美国、中国等国家拥有八个制面工厂、一个专业汤料制造厂、以及一个米饼制造出的世界型食品集团。
三洋食品株式会社在中国的足迹
1995年,三洋食品看好中国市场,与丸红商事及中国本土企业一大连三发粮食集团共同合资,成立大连三洋食品企业,正式进军中国市场,然而1998年,三洋食品变从中国市场撤退了。为何短短的三年内,三洋食品变决定从中国撤出呢?根据三洋食品的常务董事长海外石油部部长吉泽亮所言,三洋食品之所以会从中国市场撤出是因为在中国速食面市场日本品牌形象并不重要的,口味才是决定一切的胜负所在。而三洋食品无法制造出符合中国口味的速食面,因此不受中国市场的欢迎,最终被迫退出中国市场。这次的失败使得三洋食品改变经营中国市场的策略,1999年,三洋食品决定参股顶益控股有限企业(后更名为康师傅控股有限企业),与台湾的顶新集团共同合资经营,形成策略联盟的关系。
1996年,顶新集团所属的顶益控股有限企业刚在香港上市,挟带中国速食面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气势,顶益控股在中国快速地进展市场,从速食面跨足到饮料及糕饼等等,并进入零售业。1998年顶新集团收购台湾的味全企业,希望恩那个结合双方的优势,在商品的开发、出产、及供给上实行合作,并共同进入中国市场。然而当时市场上皆不看好这项并购案,使得味全股票应声大跌,顶新集团瞬间陷入了财务危机中,加之受到1997金融风暴的影响台湾陷入了经济不景气的氛围下,导致顶新集团欲藉由抛售手上的不动产来度过危机的想法无法成真,最后顶新集团被迫寻求外界资金的支援。一开始顶新集团寻求统一集团的合作,希望能藉由售股引进统一资金,然而双方一直无法在转让的价格及企业的经营权上获得共识,使得合作迟迟无法拍板定案。此时三洋食品的创办人井田毅主动与顶新集团联系,释出合作的意愿,双方很快达成共识。三洋食品在这次的合作上,并没用要求康师傅的经营权,也未将股价杀到低点,反而接受顶新集团的条件,以高于市场价的每股港币0.8元,共计1.43亿美元,买下了顶新集团手中所持有的康师傅控股一半股权,让双方对顶益的持股,同时达到33.14%。在这次的合作中,三洋食品不仅注资帮助顶新集团度过财务危机,也将出产与品质经营管理的技术带进了康师傅,让顶新集团获得数样制作速食面的关键技术,在中国速食面释出的进展更上一层楼。十年后,康师傅控股在香港收盘价约港币9元,三洋食品的投入报酬率高达10倍。这样高报酬率的数字,在日本食品界口耳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