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潜在GDP
潜在GDP也称潜在产出或潜在国民收入、潜在的国内出产总值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经济资源在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所能出产的最大产量,也就是该国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所能出产的国内出产总值。这里的GDP就反映了在该时期内的最大产出能力。
潜在国内出产总与名义GDP的关系
由于在经济周期和总需求变量之彰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潜在国内出产总与各年度的名义GDP一般是不相等的。例如在经济萧条时期,由于社会购买力不足,名义GDP一般小于潜在GDP的数值;在经济繁荣时期,过旺的购买力又会导致社会实际总需求超过了社会所提给的潜在总产出水平。这时名义GDP将超过潜在GDP,一般认为,各年度的名义GDP总是围绕着潜在GDP上下波动的。
潜在的国内出产总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人口的自然增长、资本要素的不断积累、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增长的。从长期来看,潜在的国内出产总值是一条具备正斜率的曲线,这条曲线代表了该国理论上的经济增长曲线。
潜在GDP、名义GDP和实际GDP
1、潜在GDP,是当经济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时候的GDP。
2、名义GDP,是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
3、实际GDP,是以以前某年为基期价格计算的GDP。
潜在GDP的计算
潜在国内出产总值可用这样一个简单公式表示:
GDP=J×(L×H)
式中:L——充分就业时被使用的劳动力人数;
H——充分就业时每人每年正常工作的小时数;
J——每小时平均出产的产出的价值。
潜在国内出产总值是正常能出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最大产出量。在一定时期中,实际国内出产总值不一定等于这一潜在产出量,尤其在经济衰退时,工人被解雇,工人也会少工作些时间,实际产出量会低于潜在产出量。
潜在国内出产总值决定于社会所拥有的全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但上述公式似乎只强调了劳动力的数量。这其实是个误解。实际上,土地、资本的数量、质量和劳动力的品质对GDP的作用已经概括在J中了。土地和资本的数量和质量的增加和提高,如同劳动力品质提高一样,会提高劳动出产率,从而增加产出量。
潜在国内出产总值也称为充分就业的国内出产总值,因为它是充分就业时劳动者出产出来的国内出产总值。充分就业量L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首先,它决定于劳动力的数量。劳动力是指正在工作或正在寻找工作的成年人。充分就业不等于百分之百的就业。即使在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也总会存在一定数量的失业,一些西方经济学家称之为自然失业。为此,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95%或94%的劳动力就业就算是充分就业了。其次,劳动力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个百分比称为劳动力参与率。
如果用人表示劳动力数量,用N表示人口总数,则L/N表示劳动力参与率。从这个公式中可知劳动力变化可能是人口N变化引起,也可能是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引起的。显然,人口中年龄构成会影响劳动力参与率。如孩子及老人在人口中比重提高,劳动力参与率就要下降,成年人在学校学习的人数变动也会影响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正常工作的小时数H也不是一成不变的,20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工人每周工作小时数都有区别程度的减少。
概括在J中的劳动出产率则更有了显著提高,这是GDP增长的最紧要原因。出产专业化、规模经济、技术进步、资本积累、教育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等等都会对劳动出产率提高作出贡献。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劳动力增长缓慢,每周工作时间缩短,所以GDP逐步提高依靠的正是劳动出产率的增长。潜在国内出产总值和实际国内出产总值之间的差距称为国内出产总值缺口(GDP gap)。GDP缺口衡量出放弃了多少本来可以出产的产品和劳务,这些产品和劳务是有能力出产的,但没有出产出来。因此缺口表现出经济萧条以及资源浪费的状况,表现出失业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