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激励因素
激励因素是能促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因素,是指与工作内容紧密相关的因素,这类因素的改善会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缺乏则使员工产生“没有满意”.
激励因素是指能够对被激励者的行为产生刺激作用,从而调动其积极性的因素,它代表被激励者最本质的需求,只有当设定的激励行为或目标能够满足某种激励因素时,才会是被激励者产生满意感,从而产生效用价值。
激励因素是与工作内容联系在一起的因素。这类因素的改善,或者使这类需要得到满足,往往能给职工以很大程度上的激励,产生对工作的满意感,有利于充分、持久的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即使不具备这些因素和条件,也不会引起职工太大的不满意。
激励因素的类别
物质因素
物资上的给予,或金钱奖励发放!可以达到刺激员工工作热情或子女的学习进取心。
精神因素
- 言语激励
给予没有自信心的人以言语上的激励,对他说些可以振奋精神的话语!像:“你可以的,我看好你!”“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些言语的鼓励等等!
- 精神鼓励
对取得成绩或者有改进的人或者事情,给予适当的精神鼓励,满足人们的精神欲望。
激励因素的表现
激励方式是发挥激励作用,达到激励目的的具体途径。激励方式多种多样,能否正确运用和不断开拓新的激励方式,是企业人才经营管理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者才干的重要标志。对企业人才的激励方式要多种多样,但大体上可归纳为如下几种形式。
目标激励
目标经营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最紧要的工作内容,目标激励则是实施目标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设置适当的目标,能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目标既可以是外在的实体对象(如工作量),也可以是内在的精神对象(如学术水平)。目标的效益(达到目标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越大,社会意义越大,目标越能激励人心,激励作用就越强。另一方面,经过努力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大,人们就越感到有奔头,目标的激励作用就越强。
企业经营管理者对自己掌管的企业,应该有长期进展的远景设计,切合实际的进展目标,及达成目的的实施计划,并实行必要的宣传交底,这样才能激发下属为完成这个远景目标而积极努力,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宣传方面,往往讲企业的问题多,讲企业的困难多,讲市场危机,讲下岗、裁员多,使企业职工处于深重的危机感中,前途感淡漠,当然其目的也是为了从另外角度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提高职工的奉献精神,消除惰性,但过分地强调和宣传危机感,会带来副面效应,处理不好会使激励变成“激化”。因此留住人才最重要的是企业进展,任何人选择就业单位,都不会选择一个没有进展前景的单位,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所在的单位是这个领域的排头兵。因此企业应向自己的员工详细地阐述企业进展前景及用怎样的步骤去实现它。
奖惩激励
奖励是对人的某种行为给予肯定和表彰,使其保持和发扬这种行为,惩罚则是对人的某种行为给予否定和批评,使其消除这种行为。在这里惩罚得当与否是非常重要的,奖励应该处理好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的关系;奖励的典型性与普遍性之间的关系。惩罚要合理,要作到惩罚与帮助相结合,在实施处罚历程中要一看性质,二看损失,三看影响,四看态度,以教育本人和他人为出发点,坚持教育从严处罚从宽的原则,真正使受惩罚者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实践证明,惩罚得当同样能起到激励作用,会有很大的感召力。
在负激励,即有惩罚的同时要奖励积极进步,对工作有特殊贡献的人。对典型案例实行宣贯,做到扬长避短,实现共赢的目的。
竞争激励
竞争在任何一个组织内部或组织之间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竞争对调动人的积极性有重大作用。国企正在加紧改制,企业制度的改革是运行一切竞争机制的基础。所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该把竞争激励机制引入人才经营管理和劳动经营管理中,变相马为赛马,为员工创造平等条件下竞争的机会,在定编、定岗、定员的基础上,本着公开、平等、择优、自愿的原则,实行竞争上岗,优化企业人员结构,使员工各有所得,从而达到调动积极性,激发员工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关怀激励
关注人才的期望,了解人才的需求,然后尽可能去满足,如今已成为企业行之有效的留人方式。企业领导者对下属无微不至的关怀,把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就能激发他们爱国家、爱企业、爱岗位的满腔热情,增强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把个人利益融合到企业命运之中,从而把全部身心投入到事业中去。关怀激励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从关怀员工的政治进步,支持和保护员工的首创精神,到帮助其解决工作上与生活上的困难,都能起到激励的作用。例如,在我们通信施工企业,员工出差在外施工,工会把温暖送到员工家里,帮助其解决生活问题、孩子入学问题、子女就业问题、住房问题,都能起到很好的激励效果。留人要留心,只要让员工意识到,在你的企业里能够以主人翁的地位,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你就是轰他也不会走。
薪资激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薪资是劳动价值的直接体现。人才,他们都有自己的个性价值,这种价值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薪资来实现。因此,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应该制定多种类型适应各种人才需要的工资制度,充分发挥薪资的物质激励作用。例如,高级经理人员实行年薪制,以鼓励他们具备长期战略眼光;一般经营管理人员实行晋级制,通过对能力、知识、经验、绩效的评估,分别确定区别的职能等级,在考核的基础上按级取酬;销售人员实行佣金制,即佣金等于销售量与佣金率的乘积;出产人员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根据劳动历程中的苦、脏、累、险等要素确定工资标准,一岗一薪,易岗易薪;临时工实行计时记件工资制;企业骨干和科技人员实行特区工资制,即在企业设置一个工资特区,让优秀人才、高科技人才即企业稀缺人才进入特区,享受高于一般员工工资水平的薪资待遇。这样,就能够使各种层次的人员都能得到与自己付出相适应的劳动报酬,使他们的劳动价值得到实现,从而达到心理的满足。
考核激励
彻底改变“岗位职责”大话、套话虚而不实的状况,象拟定设备说明书一样,全面、详细、具体地说明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能、权限、职责标准及规范,以及担任这一岗位的资格标准并坚持因事设人的原则,制定《岗位工作说明书》。
《岗位工作说明书》制定后,建立绩效评价标准、办法及组织体系、行为方式。评估标准要量化,要与薪酬挂钩。绩效评估采取多种形式(360度自己、同事、下级、上级)打分的方式,更全面、更客观地反映每一岗位,每一员工的工作状况,使他们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从而为实现这种价值去努力进取,在自己所在的工作岗位上,不断提高、完善自我,使员工在心理上始终处于良性进展的趋势,使各类人才优势互补,扬长避短,从而形成一种内在的动力,使企业的凝聚力得到加强。
激励因素的科学性
表扬与奖励是激励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表扬侧重于精神方面,奖励侧重于物质方面,而两者的实质都是试图激发人们的积极性,都是激励的手段和艺术。激励下属的方式,紧要有目标激励、情绪激励、重点激励、瞄准“兴奋点”激励、合理修正下属行为等方式。基层领导在实施激励的历程中,一般要坚持三个原则:
- 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 公开、民主、公正的原则。
- 适度、及时的原则。通过激励,激发工作对象的内在潜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激励,必须讲究科学。作为领导者,也必须清楚,滥用激励、无节制地激励,有时并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而信任和授权、对话和沟通,只要运用得好,也一样能够起到激励的作用。
建立企业激励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企业竞争力的精髓。实行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做到不照搬,必须把别人的文化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不强迫,必须设法转化成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必须有自身特点,行业的特点和本企业的特点;企业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避免以往只注意外包装而忽视其本质的倾向,使企业文化具备丰富的内容。做到了这些才能使企业文化具备生命力,企业员工有向心力
重视企业战略文化
企业要实现可持续进展,必须有一个长远的进展目标和进展规划。企业今后朝什么方向进展、如何进展等问题都应让全体员工尽快了解。进展战略只有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才能发挥出应有的导向作用,才能成为全体员工的行动纲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利用网络等载体,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搞好企业进展战略的宣传和落实。通过积极开展企业战略文化建设,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企业的进展方向,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建设企业人本文化
人才是企业进展的宝贵资源。在新形势下,企业需要一大批区别层次、区别专业的人才。企业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通过在企业内部营造尊重人、塑造人的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展,更新员工知识结构的课题也摆在了企业的面前。企业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搭建人才成长的平台,使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与企业同呼吸、共成长。要通过对员工实行目标教育,使他们把个人目标同企业进展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自觉参与到企业的各项工作中。
规范企业制度文化
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之间是相互支撑、相互辅助的关系,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度文化建设中,要突出创新、严于落实,建立科学的企业决策机制和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制定完善的企业运行规则和经营管理制度,构建精干高效的组织架构,使各项工作衔接紧密,保证企业目标顺利实现。员工参与民主经营管理的程度越高,越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企业建立开放的沟通制度,可以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同时,要强化监督,规范经营管理行为,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打造企业团队文化
企业进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员工之间的相互协作。只有通过培养团队精神,企业才能不断创造新业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在企业内部营造有利于企业进展的良好氛围,使领导与领导、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精诚合作,促进企业目标顺利实现。同时,要恰当处理企业外部各方面的关系,尽可能地减少摩擦和矛盾,争取方方面面的理解和支持。
增强企业创新意识
创新可以为企业文化注入活力,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要通过创新企业文化,促进企业不断进展。企业文化创新的关键是对企业旧的经营哲学、经营管理理念等实行创新,让企业文化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要创造可以容忍区别思维的环境。如果创新只许成功不许失败,那么企业也很难保持旺盛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作为市场竞争主体,企业应具备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能力,企业文化建设也应反映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竞争形成了新的竞争理念和模式,在企业文化建设历程中,必须充分理解这种理念和模式,以确保企业持续健康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