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监控

什么是自我监控

自我监控又称自我经营管理、自我控制、自我调整、自律性经营管理,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自我监控是指个体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调整自己的动机与行动,以达到所预定的模式或目标的自我实现历程。它是一种人格特质。

高自我监控者在根据外部环境因素调整自己行为方面表现出相当高的适应性,他们对环境线索十分敏感,能根据区别情境采取区别行为,并能够使公开的角色与私人的自我之间表现出极大差异;而低自我监控者则不能以这种方式伪装自己,倾向于在各种情境下都表现出自己真实的性情和态度,因而在他们是谁以及他们做什么之间存在着高度的行为一致性。

高自我监控者比低自我监控者倾向于更关注他人的行为,行为更符合习俗。可以推断高自我监控者会在经营管理岗位上更为成功,因为它要求个体扮演多重甚至相互冲突的角色。自我监控是自己对自身行为与思想言语的控制,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发动作用,二是制止作用,也就是支配某一行为,抑制与该行为无关或有碍于该行为实行的行为。实行自我认知、自我体验的训练目的是实行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行为,使行为符合群体规范,符合社会道德要求,通过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认识行为,提高工作效率。

自我控制的内容

1、自我检查和解析

只有 在目标实施中经常实行自我检查和解析,才能及时掌握目标的状态,发现实施中的问题,并解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便于采取措施解决。 自我检查和解析的内容,包含目标实施的进度、质量和实施中的协作状况。

  • 首先是进度,看是否按原定进度实行。控制好目标实施的进度,使各分目标在进度上大体相适应,才能保证目标均衡的进展;
  • 控制实施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质量不符合要求的目标,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也必然影响总目标;
  • 总目标层层分解,分解的越细,越需要协作。

2、 主动纠正偏差

通过自我检查和解析发现了问题,找到了偏差,就要积极的采取措施去纠正偏差,保证自己承担的目标正常的实施,按计划、按要求完成。目标责任者对自己承担的目标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对目标实施中产生的偏差和出现的问题,要主动的解决,不能有依靠思想和等待情绪 。凡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的,就要敢于负责,大胆的、果断的采取措施;属于需要协作部门配合的,要主动与协作部门联系,协商解决的办法,取得协作部门的支援;属于本级解决不了或超出职权范围的,要主动向上级请示报告,以求得上级的支援和帮助。

3、及时反馈信息

自我控制是目标经营管理中重要的控制形式,但不是唯一的,上级的指导和控制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使上级领导及时了解和掌握目标实施状况,必须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具体规范反馈信息的内容、时间和反馈形式。这里最紧要的是建立报告制度,报告可以在目标经营管理行为各阶段中,提给必要的信息,成为计划、控制的依据,推动目标经营管理行为的深入展开。

报告的内容要适应控制的需要,通常包含目标实施的进度和质量,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自己采取的措施,需要得到的配合和上级提给的帮助等。报告的形式可以是书面、口头、统计表、图表等,具体形式要与 报告内容相适应。报告制度,作为上级是掌握下级状况的手段,作为下级是对上级的汇报和取得上级支持的途径。所以,上级要统一规范报告制度,下级要主动向上级汇报,用信息反馈沟通上下级的联系。

自我控制的实现

实现自我控制的意义

自我控制是目标经营管理中最基本、紧要提倡 的一种控制形式。实现自我控制的意义在于:

1、能极大的调动目标责任者的积极性。

2、有利于目标责任者素质和能力的控制。

3、能提高经营管理组织系统的应变能力。

实现自我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1、目标责任者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主动的搞好自我控制,要勇于克服目标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大胆行事、敢于负责,不要把矛盾上交。

2、要有全局观念。调整一项目标中出现的偏差时,要同时估计到其他目标和其他部门,不要影响各项目标间的协调均衡。

3、反馈信息要实事求是,要报真情、说实话,让上级掌握真实状况。

4、为了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目标责任者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领导者也要重视对各级经营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培训。

对自我经营管理监控心理机制的解析

⑴自我监控是一种元认知高度醒觉状态。

弗拉维尔等(Flave & Wellman)认为,元认知监控的实质就是人对自己认知行为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学习自我监控是自我意识的重要表现。

尼尔逊(Neson & Narens)认为,人类认知历程应区分为两个各具特色而又相互联系的水平,即元水平(meta level)和客体水平(object level)。对学习而言,客体水平即通常所说的知识或技能获得历程,而元水平则类似学习的自我经营管理监控。

我国有学者(董奇等,1996)将自我监控的结果区分认知指向型和和非认知指向型,并划分为计划性、准备性、意识性、策略性、执行性、反馈性、补救性和总结性8个维度项目;

⑵自我监控是一种自发状态的认知结构特征。

按照发生认识论(Cenetic epistemology)创立者让·皮亚杰 (Jean Piaget)观点,机能派生于结构。个体的策略行为总是以主体已经具备或正在形成的认知结构为转移的。“没有一种行为,构成一种绝对的开端,它是嫁接在以前的格式上的。”学习自我监控是一种自发状态的认知结构。它需要启迪,需要教学干预以促使其唤醒,进而过渡到自觉水平。从这个意义讲,对学生学习自我监控实施教学干预,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自我监控教学干预的理论依据

根据维果斯基的言语的自我指导理论(Vygotsky),个体对行为的调节在程度上是一个言语的历程,这种言语的历程是从社会言语向内部言语不断进展的。个体的行为最初受他人言语的调节,然后受学习者自己的自我指导的言语的调节,最后自我指导的言语就形成了。这样看来,自我经营管理监控实质上就是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行为实行不断的内化指导历程,有理由相信,这正是实施教学干预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教学干预的具体操作提给了一行之有效的模式。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