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补偿作用
补偿作用,是因生理或心理上某些方面有缺陷或不合意愿, 自我便特别努力进展其它方面的特点来弥补自己的缺陷, 以减轻内心的不安。缺陷也许事实上不存在,但只要个体主观上认为自己有着某种缺陷, 补偿作用就可能在他身上表现出来。如外表一般的人比较重视进展内在美。补偿作用应用得当有益于个体的社会适应与健康成长;但补偿过份, 则可能导致心理与行为的变态。如有一男青年,突然间以各种方式表现自己是个 “男子汉”: 抽烟、拼命运动、说脏话等。原来, 他生活在一个充满女性的家庭, 六个姐妹,就他一个男孩, 最近因被女同学嘲笑, 说他扭扭捏捏象个小姑娘。这个男青年的所作所为都是企图证明自己是个很富于男性的男人, 这就是过份的补偿现象。
补偿作用行为分类
补偿作用是指一个人用另一方面的特长来补偿某一方面的缺陷。比如,聋哑人能用眼睛观察代替听觉,用手势代替语言传达思想感情;盲人能用听觉、触觉等能力来识别各种物体和了解人的心情。
行为可以分为三类:
(1)直接的补偿行为;
(2)间接的补偿行为;
(3)替代的补偿作用。
补偿行为有其积极意义,但必须使用恰当,否则,将会适得其反。直接补偿是指个体愈来愈希望在失败或不足的部分重新获得成功(以赌徒为例子是最明显的)。间接补偿是指个体希望藉由某领域的成功,来补偿其它领域的失败。过度补偿是对补偿性的一种努力,个体付出了牺牲平衡的代价,以及在生活中的适应能力。
补偿作用的补偿方式
补偿作用的方式有两种:
①当个体受挫后,改变行为方向,以其他能够获取成功的行为来替换失败的行动。即平常所说的“扬长避短”。如张海迪身残志坚,她虽然失去了许多正常人的成功机会,但她以其力所能及的努力成为一名翻译家和作家,并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张海迪在学业方面的成就补偿了她的身体残疾。这种补偿方式是使某种能力的缺陷由个体其他高度进展的能力来弥补。
②努力改进和提高自身有缺陷的能力,使之完美化。如古希腊大演说家德谟斯尼从小口吃,受人嘲笑,但他发誓刻苦努力改变自己,他每天口含石子练习说话,经过刻苦锻炼,最后终于成为著名的演说家。因此,补偿作用是一种有效地克服挫折感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