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指标

什么是财务危机指标

财务危机指标是基于广义的财务行为,从动态和长远的角度出发,设置敏感性财务指标并观察其变化,对企业潜在的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实行监测预报的财务解析方式。

它是财务指标和财务预警模型的统一。前者是企业财务评价解析体系对财务危机报告的体现;后者是在多个财务指标组合的基础上,选取多个企业样本, 建立多变量数学模型,对企业财务危机实行的更全面、深入的解析,具备宏观解析价值。

财务危机指标的设计原则

解析财务危机指标的目的是在检测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设定财务危机预警警报指数来识别企业潜在的财务危机,为财务危机经营管理提给决策依据,防止和减少危机损失。

财务危机指标的设计原则紧要有:

(一)预见性原则

预见性原则是企业财务危机解析的方向,即选取的指标变化应超前于企业的实际财务行为及其产生的问题。这就要求所选指标能准确预测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及趋势,并以此有效界定能使企业出产经营处于稳定进展态势的合理界限。

(二)灵敏性原则

灵敏性原则是企业财务危机解析的根本目的,即所选指标能够快捷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遵循该原则能够通过改变财务系统的控制参数和变量,及时调控企业资源分配,使企业财务状况的异常变动得到收敛和控制,从而使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始终运行在合理的置信区间内。

(三)配合性原则

配合性原则指各项危机指标能够相互协调和配合。企业在解析财务危机指标时,要保证将可能产生财务危机的经营领域都纳入考察范围,这就要求所选指标既包含传统的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的指标,又包含企业成长能力的指标;既包含静态指标,也要包含动态指标。

(四)稳定性原则

稳定性原则是评价企业财务危机指标运作效果的重要条件。企业应先通过相关的财务模拟操作,对所选指标的变化幅度实行科学、有效地划分,使指标能够在较长的经营周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从而更好地揭示危机。

我国财务危机指标的局限性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将企业各种分散的经营行为归纳为客观的数据信息,并通过财务报表呈示出来。财务经营管理人员借助财务解析指标,将财务报表数据转换为具备决策支持价值的信息,帮助相关利益集团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预测企业财务危机。企业财务危机解析的对象是企业所实行的、即将要实行的,可能产生财务危机的一切经营行为。

我国现行的财务解析指标紧要由1999年财政部发布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上市企业财务解析的紧要指标组成,以会计利润及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指标。目前,企业普遍采用的指标紧要有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依赖这些指标解析财务危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这些财务解析指标几乎都局限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对于最易反应潜在危机信号的现金流量状况缺乏解析

多年的实证研究表明,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只能静态地反映一定时点的存量流动资产、速动资产偿债的能力和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并且这两张报表的数据也最容易被粉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进展, 企业面对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要客观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和潜在财务危机,就应该转向按收付实现制编制的现金流量表为核心的财务解析。这就要求更加广泛和完善的企业财务危机指标来适应当前的财务危机预警。

(二)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不能准确反映出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的均衡状况

对于企业潜在的现金收支缺乏动态预期,对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效率的估计不准会影响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准确评价。

(三)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给现行财务会计计量带来强烈冲击

衍生金融工具既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收益,也会使企业面临更多的危机,这就决定了信息使用者必须对其格外关注。但现行的财务危机指标中却缺乏有效的指标来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收益危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这些指标的局限性。

完善财务危机指标的建议

(一)以现金流量解析为核心设计财务危机指标

现代财务经营管理学认为,企业的内在价值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企业价值评价应当侧重于参考未来获取自由现金流量的规模和速度。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是价值评价的基础,也是财务危机评估的紧要依据和核心。现金流量包含经营行为现金流量、投入行为现金流量和筹资行为现金流量。其中,经营行为现金流量是企业现金流量的紧要来源,也是企业偿还债务、降低财务危机的根本保障。因此,笔者建议在设计财务危机指标时考虑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并构建现金债务比率指标。

1.现金到期债务比,即企业本期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与到期债务之比。

本期到期债务包含本期到期的表内、表外债务,通常不能展期或调换。该比率可以灵敏地反映企业的近期财务危机变动,集中和直观地表达本期财务危机的高低。当该比率较低时,企业到期债务责任加重,财务危机增加;反之,到期债务责任减轻,财务危机降低;到期负债资金为零时,表明企业的资金来源是单一的权益资金,没有财务危机。

2.现金流动负债比,即企业本期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与流动负债之比。

该指标表明企业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作为偿还保证,以反映企业短期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通常该比率越高,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权益越有保证,企业财务危机越低。

3.现金债务总额比,即企业预计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与债务总额之比。

债务总额包含表内和表外债务。计算公式为:现金债务总额比=(预计年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债务到期年限)/债务总额。该指标表明企业在债务期内预计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对全部债务的保证程度,反映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行为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越多,能够保障企业按期偿还到期债务,降低企业财务危机。

4.现金利息倍数,即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与利息支出之比。

这一指标不仅反映企业获取现金能力的大小,而且反映获得现金能力对偿付债务利息的保证程度。它既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前提依据,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和财务危机的重要标准。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财务危机越小;反之表明企业将面临偿债安全性与稳定性下降的危机。

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设计的现金债务比率指标能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科学地评价财务危机。但从经营角度看,现金债务比率指标也不是越大越好,过高的现金债务比通常意味着企业的闲置现金过多,会造成企业机会成本的增加和获利能力的降低,所以应该综合考虑。

(二)对周转率指标的改进

1.将“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配合“应收账款平均账龄”指标解析。

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表明应收账款收回越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以将计算出的指标结果与该企业前期指标、行业平均水平或其他企业的指标相比较作出判断。但一些影响该指标计算的因素却未能被全面反映,如:季节性经营的企业;大量使用现金结算的销售;年末销售大量增加或下降。所以,在解析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同时还应解析应收账款平均账龄,以全面反映企业的资金周转能力。后者计算公式如下:应收账款平均账龄=∑(某项应收账款账龄×该项应收账款金额)/Σ各项应收账款金额。

2.将“存货周转率”指标配合“存货平均占用期”指标解析。

通常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占用水平越低,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提高存货周转率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但有时存货水平高、存货周转率低,未必表明资产使用效率低。存货增加可能是经营策略,如因短缺可能造成未来供应中断而采取的谨慎行为、预测未来物价上涨的投机行动等。因此,企业应增加“存货平均占用期”指标实行解析,计算公式为:存货平均占用期=Σ(某项存货占用期×存货金额)/Σ各种存货金额。

(三)对盈利指标的改进

在解析企业盈利能力时,应注意从现金流量的角度解析潜在的危机,故笔者建议增加以下指标:

1.现金销售率,即经营现金净流量与销售收入之比。

现金销售率用以反映企业主营业务的收现能力。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销售款的收回速度越快,坏账损失的危机越小,企业财务危机也越小。

2.资产现金率,即经营行为现金净流量与平均资产之比。

资产现金率越高,企业的现金经营能力越强。这也是衡量企业资产的综合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3.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

企业利润总额中包含了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等因素,这些因素是与成本、费用不匹配的收入。将成本费用利润率计算公式中的分子改为营业利润,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状况。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