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

什么是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是指某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历程。

货币供给的紧要内容

货币供给的紧要内容包含: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创造历程;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等。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货币流通的范围和形式不断扩大,现金和活期存款普遍认为是货币,定期存款和某些可以随时转化为现金的信用工具(如公债、人寿保险单、信用卡)也被广泛认为具备货币性质。

我国现行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是:

  • M0=流通中现金
  • 狭义货币(M1)=M0+可开支票实行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
  • 广义货币(M2)=M1+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证券企业客户保证金

另外还有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其中,M2减M1是准货币(Quasi-money),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

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入和中间市场活跃。中央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入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危机;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入不足,有涨价危机。

货币创造(供给)历程是指银行主体通过其货币经营行为而创造出货币的历程,它包含商业银行通过派生存款机制向流通供给货币的历程和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量而影响货币供给的历程。

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包含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中央银行调节商业银行的可运用资金量、商业银行派生资金能力以及经济进展状况、企业和居民的货币需求状况等因素。货币供给还可划分为以货币单位来表示的名义货币供给和以流通中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和服务表示的实际货币供给等两种形式。

在典型的、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是由对两个环节的调控所构成:对基础货币的调控和对乘数的调控。如果说货币当局对于基础货币还有一定的直接调控可能,至于对乘数的调控则没有可能直接操纵。

货币供给的环节

中央银行供给基础货币有三种途径:

变动其储备资产,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或贵金属;

变动对政府的债权,实行公开市场操作,买卖政府债券

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对商业银行办理再贴现业务或发放再贷款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记账货币

货币供给的历程

由于货币供应量包含通货与存款货币,货币供给的历程也分解为通货供给和存款货币供给两个环节。

通货供给

通常包含三个步骤:①由一国货币当局下属的印制部门(隶属于中央银行或隶属于财政部)印刷和铸造通货;②商业银行因其业务经营行为而需要通货实行支付时,便按规范程序通知中央银行,由中央银行运出通货,并相应贷给商业银行帐户;③商业银行通过存款兑现方式对客户实行支付,将通货注入流通,供给到非银行部门手中。

特点:①通货虽然由中央银行供给,但中央银行并不直接把通货送到非银行部门手中,而是以商业银行为中介,借助于存款兑现途径间接将通货送到非银行部门手中。②由于通货供给在程序上是经由商业银行的客户兑现存款的途径实现的,因此通货的供给数量完全取决于非银行部门的通货持有意愿。非银行部门有权随时将所持存款兑现为通货,商业银行有义务随时满足非银行部门的存款兑现需求。如果非银行部门的通货持有意愿得不到满足,商业银行就会因其不能履行保证清偿的法定义务,而被迫停业或 破产。

上述通货供给是就扩张历程而言的,从收缩历程说明通货供给,程序正好相反

存款货币供给

商业银行的存款负债有多种类型,其中究竟哪些属于存款货币,而应当归入货币供应量之中尚无定论。但公认活期存款属于存款货币。

在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与通货一样,充当完全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存款者可据以签发支票实行购买、支付和清偿债务。因此,客户在得到商业银行的贷款和投入以后,一般并不立即提现,而是把所得到的款项作为活期存款存入同自己有业务往来的商业银行之中,以便随时据以签发支票。这样,商业银行在对客户放款和投入时,就可以直接贷入客户的活期存款。所以,商业银行一旦获得相应的准备金,就可以通过帐户的分录使自己的资产(放款与投入)和负债(活期存款)同时增加。从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看,即使每家商业银行只能贷出它所收受的存款的一部分,全部商业银行却能把它们的贷款与投入扩大为其所收受的存款的许多倍。换言之,从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看,一旦中央银行供给的基础货币被注入商业银行内,为某一商业银行收受为活期存款,在扣除相应的存款准备金之后,就会在各家商业银行之间辗转使用,从而最终被放大为多倍的活期存款。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