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资产战略

什么是轻资产战略

轻资产战略是指市场成熟的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只实行少量硬资产投入,通过输出经营管理、技术和品牌获取利润,自己则专注于产品研发、销售、服务与品牌推广的商业模式。

轻资产战略的产生背景

轻资产战略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

知识经济的重要特点,一是知识成为社会的“第一资源”,二是知识资本成为企业的“第一资本”。

工业经济时代,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是“第一资源”,由厂房、机器、设备等“重资产”,以及雇佣资本构成的资本是“第一资本”,谁的资产雄厚,谁就能赚大钱。这种经营企业必须的厂房、机器、设备等“重资产”以及用于维持出产经营的资金,我们称之为传统资本,用以与新的知识资本相区别。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了重大变易。由单一资本,变成了两种资本,即不仅要有传统资本,而且要有知识资本。企业不仅要有“重资产”和雇佣资本,而且要有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资本。就出产经营整个链条而言,既要有传统资本,又要有知识资本。大量案例证明,以知识为基础,旨在实行团队创新、技术创新、经营管理创新、营销创新的知识资本,正在成为企业的“第一资本”。知识资本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本,是能够获取丰厚利润的资本,是能够统领和左右传统资本运营的资本,因此,知识资本是企业的“第一资本”。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在拥有足够的传统资本的同时,还必须有相当规模的知识资本。传统资本好比是企业的“硬件”,而知识资本就是企业的“软件”。一个只有“硬件”,没有“软件”的企业是很难正常运转的。

轻资产战略的高明之处,就是将传统资本和知识资本实行了剥离,用具备知识资本“软件”的“轻企业”去驾驭、掌控缺少“第一资本”、缺少“软件”的“重资产”企业。

这就是轻资产战略的理论基础。

现在的许多企业家尚未树立知识资本的概念,不了解知识资本是企业的“第一资本”,甚至,不了解企业必须要有知识资本。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而人还停留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空有雄厚的传统资本,却不得不沦落到“被轻资产”的地步,大钱让“轻企业”赚了去,而自己只能在惨淡经营中苟延残喘。

美国是知识经济的先知先觉者,率先在知识经济理论上有所突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于1960年,明确提出了人力资本概念,认为人力资源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远比物质资本的增加重要得多。美国经营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于1999年出版《21世纪的经营管理挑战》,将“新经济”的挑战定义为:提高知识工作的出产力。1990年,美国彼得?圣吉教授的《第五项修炼》面世,拟用学习型组织理论推动知识经济的进展。麦肯锡企业正是在知识经济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知识资本的产生、知识资本的作用、知识资本的运作的充分认识和解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轻资产”战略。

轻资产战略的内容

轻资产战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构建时就只选取出产经营全部链条中诸如设计、营销、品牌、客户经营管理等相对资产较少的环节实行投入和运营;二是在企业运营中,将投入较大的“重资产”部分予以剔除,或外包或转让,或收购其它企业的一部分股权,本企业输出品牌,输出经营管理,利用自己有限的资金,盘活被收购企业的“重资产”。

轻资产战略的实质,说穿了就是用设计、营销等少量资金去掌控、操纵“重资产”企业,利用“重资产”企业的资源去赚钱。“轻资产”只所以一经推出很快就得到青睐,就是可以用“轻资产”的“四两”,去拨动“重资产”的“千斤”。“轻资产”战略就是一个杠杆,一个“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一个用别人的资源赚大钱的杠杆。这种现象被认为是“蛇吞象”式的低投入、高汇报的最佳战略。因此,麦肯锡企业指出:以“轻资产”模式扩张,与以自有资本经营相比,可以获得更强的盈利能力、更快的速度和更持久的增长力。

轻资产战略的特点

企业实施轻资产战略,可以获得更高的盈利能力,获得更快的增长速度与更持续的增长力。轻资产化的特点在于资产规模倾向于小、资产质量倾向于精、资产重量倾向于轻、资产形态倾向于软(轻)、资产投入倾向于少、资产价值静态或分散时倾向于小而动态或整合时倾向于大(吕爽,2010)。

1.资金投入。

轻资产战略以较少的资金投入,获得较大的利润回报,利润率较高,以达到利润最大化;重资产企业以较大的资金投入,获得较少的利润回报,利润率较低。

2.企业类型。

轻资产战略的企业以强大的品牌获得利润和固定资产投入较少,如高档酒、名牌服装、商业、银行、地产等;重资产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较大,产品更新后需要更新出产线,固定资产的折旧率高,如大多数制造企业。

3.投入回报。

轻资产战略的企业,折旧率低,利润率较高,利润再投入后会产生更高的会报;重资产的企业,出产线需要不断更新,折旧率高,产品需要不断更新,新产品研发费用高,更新出产线投入大。

4.资产结构。

实施轻资产战略的企业,固定资产比重相对较低,现金、无形资产比重较大;重资产企业的固定资产比重较高,现金等其他资产的比重较低。关于固定资产的比重,在学术界上尚没有统一标准,一般可以划分为三类:固定资产比重超过总资产的50%,为标准重资产企业;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介于50%~30%之间,为轻资产化企业;固定资产比重低于30%,为标准的轻资产企业。

5.财务状况。

除了固定资产比重外,实施轻资产战略的企业,其拥有现金一般较多、对外负债一般较少、资产周转速度较快,广告费用、研发费用较高;而重资产企业则相反。

轻资产战略的方式

与传统市场模式相比,传统竞争模式是以低成本或差别化获取市场份额和数量的增长,而轻资产战略模式是以客户和利润为目标实施竞争策略,利用产业链的高利润阶段和杠杆利用他人资源,将企业的资源集中在产业链中最能够拉动销售、带来效益的环节,从而获得超额的投入回报率,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轻资产战略实施的方式紧要有两种:

1.外包。

用外包、贴牌、转让等方式,将属于重资产的业务给专业化企业做,企业专门做高附加值的轻资产业务部分。如耐克、戴尔、IBM、苹果等企业,自己没有出产设备,不直接出产产品,只专注于市场开发和售后服务。

2.收购。

企业本身没有投入出产设备,通过收购其他企业的一部分股权,输出本企业的品牌、输出经营管理文化,用本企业有限的资金盘活被收购企业的重资产业务,从而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如光明乳业,就是通过收购其他地方、其他企业,实现规模的扩大、市场的扩大。

轻资产战略的模式

如何实现轻资产战略?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紧要是经营创新、金融创新、缩减固定成本等三种模式。

1.经营创新

经营创新的典范非美国运通莫属。美国运通是全球最大的发卡机构。在传统的信用卡业务中,银行需要垫付客户刷卡消费的资金,来换取信用卡的相关收益,这些收益紧要包含利息收入、返点收入以及年费等其他收入。美国运通通过与花旗银行、MBNA等联合发卡的战略合作模式,通过让渡信用卡利息收入和年费等收入的方式,使运通在不增加资产负担的状况下增加了收益空间,得到了快速进展。

2.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紧要是通过二级市场出售相关资产,把银行的资产业务变成中间业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资产证券化。证券化的实质就是通过降低一部分收益来转让危机。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历程确实转让了部分利差收益,但对银行来说,一是转让了危机,二是增加了企业的中间业务,三是降低了业务占用的资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可以拓展更多的高收益业务。所以对银行来说,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利大于弊。在金融创新上国外的一些专业银行都有良好的表现,如MBNA、Countrywide、新金融企业等。

但在这次次贷危机中,一些通过金融创新实行轻资产战略的银行受到了影响,甚至面临 破产被收购的威胁,但这不是金融创新本身的问题,而是这些企业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致使金融资产证券化不彻底,采取了资产表内证券化的方式,给银行带来巨大的危机残留,这样在次贷危机的海啸袭击下,危机集中释放导致企业经营困难,这与金融创新的本质没有关系。如果当初这些企业能够抵制高收益的诱惑,把资产证券化实行彻底,次贷危机对他们的影响将不会如此巨大。

3.缩减固定成本

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进展,银行通过新技术更新取代大量人工和场地得以实现。自助银行、网络银行的大量运用,可以明显的降低成本尤其是固定成本支出。另外还可以通过售后租回等方式对固定资产实行处理,使企业的自有资产负担显著降低,实现轻资产经营。如花旗银行将它的固定资产ATM机实行出售,以降低自有资产。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