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

北京时间2011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普林斯顿大学的克里斯托弗·西姆斯(Christopher Sims)以及纽约大学的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J.Sargent)。

普林斯顿大学的克里斯托弗·西姆斯教授(Christopher Sims)在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和应用宏观经济学领域中是一位非常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他在时间序列统计理论和经验宏观经济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纽约大学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J.Sargent)一直是理性预期学派的领袖人物,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和进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对宏观经济模型中预期的作用、动态经济理论与时间序列解析的关系等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理由

瑞典皇家科学院已决定将2011年度瑞典央行纪念诺贝尔奖授给美国经济学家、纽约大学教授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及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西姆斯(Christopher A. Sims)。他们得奖的理由是“对宏观经济中因果的实证研究”。

宏观经济中的因果关系

利息的临时性增长或减税是如何影响GDP和通胀的?如果央行永久性改变通胀目标,或者政府调整预算平衡目标,经济将发生什么呢?今年经济学奖的得主已创立了一系列方式来回答这些问题,以及许多与经济政策及GDP、通胀、就业和投入等区别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

这样的关系通常是双向影响关系,政策将影响经济,而经济也将影响政策。对未来的预期是这种双向影响关系的基本方面。私营领域对未来经济行为和政策的预期将影响他们在薪酬、储蓄和投入方面的决定。与此同时,经济政策的决策将受到决策者对私营领域进展预期的影响。今年经济学奖的得主所创立的方式可用于确定这些因果关系,同时可解释预期所扮演的角色。这些方式使确定预期之外政策措施,及系统性政策转换的影响变得可能。

萨金特展示了如何用结构宏观计量经济学来解析经济政策的永久性调整。这一方式可用于研究家庭和企业调整它们预期以及同时期经济进展的宏观经济关系。例如,萨金特研究了二战后的经济状况,当时许多国家开始都倾向于推行高通胀政策,但最终它们对经济政策做出系统性调整,进而转化为通胀率的下降。

西姆斯已创立了一种基于向量自回归的方式,来解析经济如何受到经济政策临时性变化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西姆斯和其他研究者已使用这一方式来研究诸如央行加息等对经济的影响。通常这需要一到两年来使通胀率下降,同时经济增长将在短期内逐步下降,需要几年之后才能恢复正常的进展。

虽然萨金特和西姆斯都是独立做出他们的研究,但他们的贡献在几个方面都是互补的。今年的得主在1970和1980年代的创造性贡献已被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所采用。现在,萨金特和西姆斯创立的方式已成为宏观经济解析的基本工具。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简介

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于1943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现为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萨金特于1964年获伯克利加州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68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历任宾州大学(1970-1971)、明尼苏达大学(1971-1987)、芝加哥大学(1991-1998)、史丹佛大学(1998-2002)等校教职,目前为纽约大学经济学系威廉·柏克利经济和商业讲座教授。他同时也是计量经济学会院士(1967)、史丹佛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1987)。

自70年代初以来,萨金特一直是理性预期学派的领袖人物,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和进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对宏观经济模型中预期的作用、动态经济理论与时间序列解析的关系等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详细<<

克里斯托弗·西姆斯(Christopher A.Sims)生于1942年10月21日。1963年西姆斯在哈佛大学获得数学学士学位以后,去加州伯克利大学读了一年的研究生,然后回到哈佛大学继续学习,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68一1970年,西姆斯在哈佛大学担任经济学助理教授。1970年,他前往明尼苏达大学任经济学副教授,并在1974年任教授直至1990年。1990年以后,西姆斯一直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由于其杰出的研究成就,西姆斯担任了众多的学术兼职,并拥有很多荣誉头衔。他1988年成为美国艺术和科学研究院的院士,1989年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西姆斯创立了名为向量自回归的方式来解析经济如何受到经济政策的临时性改变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西姆斯及其他研究者使用这一方式来研究诸如央行加息对经济的影响等诸多重要问题。...>>详细<<

近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一览表

近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一览表
年份获奖者名单
2010年彼得·戴蒙德(Peter A. Diamond)、戴尔·莫滕森(Dale T. Mortensen)、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es)
2009年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和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 E. Williamson)
2008年保罗·克鲁格曼(Paul R.Krugman)
2007年莱昂尼德·赫维奇(Leonid Hurwicz)、罗杰·迈尔森(Roger B. Myerson)和埃里克·马斯金(Eric S. Maskin)
2006年埃德蒙德·菲尔普斯(Edmund Phelps)
2005年罗伯特·奥曼(Robert John Aumann)和托马斯·谢林(Thomas Crombie Schelling)
2004年芬恩·基德兰德(Finn E. Kydland)和爱德华·普雷斯科特(Edward C. Prescott)
2003年罗伯特·恩格尔(Robert F. Engle III)和克莱夫·格兰杰 (Clive W.J. Granger)
2002年丹尼尔·卡纳曼(Daniel Kahneman)和弗农·史密斯(Vernon L. Smith)
2001年乔治·阿克尔洛夫(George A. Akerlof )、迈克尔·斯宾塞(A. Michael Spence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
2000年詹姆斯·赫克曼(James J. Heckman)和丹尼尔·麦克法登(Daniel L. McFadden)

诺贝尔经济学奖简介

诺贝尔经济学奖(The Nobel Economics Prize),全称是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The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通常称为诺贝尔经济学奖,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不属于诺贝尔遗嘱中所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而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其评选标准与其它奖项是相同的,获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1969年(该银行的300周年庆典)第一次颁奖,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丁伯根共同获得。

更多阅读

  • 2009年诺贝尔奖
  •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 诺贝尔
  • 诺贝尔奖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