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M法

什么是DIM法

DIM法即,决策者或决策(Decision maker/Decision making)、信息(Information)和动力(Motivation)的缩写,DIM方式是决策解析方式的简称。美国经济学家埃冈·纽伯格和威廉·达菲首先系统阐明了DIM解析方式,并运用DIM方式对各种典型的经济行为实行了解析研究。这种方式的倡导者把经济体制看作是一种经济决策的机制。由于决策历程包含决策权的分配(决策结构)、向决策者提给他们能够作出合理决策的信息(信息结构)、决策者借实现其决策的机制(动力结构)三个部分。

DIM法的内容

提出这种方式的人认为,

1.决策结构是区别经济体制间最重要的区别,涉及到决策权的性质、来源和它在社会成员中的分配。决策权是一种法律权力,它标志着当事人为自己目的服务作出决策的可能性。其基本来源包含传统习惯、强制、所有制、信息以及选举和委任等等,决策权的分配可分为集权决策和分权决策。

2.信息结构是指为收集、传送、加工、储存、纠正和解析经济资料而确立的机制与渠道,信息结构的关键作用在于给当事人提给信息,以减少不确定性。信息流分为纵向的、横向的、直接横向和间接横向的。信息流的差别表现了经济体制的差别。集权体制以纵向信息流为主,分权体制以横向信息流为主。信息结构与决策协调密切相关。动力结构是当事人能够借以贯彻自己决策的机制。在动力结构中,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区别表现了经济体制的差别。

3.动力结构的紧要内容是刺激方式,可分为正面刺激和反面刺激。前者包含:物质利益,即由价格、税收来补贴工资率的改变引起的利润和工资的变化;非物资利益,即各种荣誉或称号。后者包含撤消物质利益和非物质利益所引起的刺激。

DIM法的案例解析

案例:基于DIM法高校科技成果转能力解析
1.决策结构解析

在成果转化决策结构中高校和企业是两个最紧要的决策者,共同决定了科技成果转化能否顺利实现和转化效果。首先,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薄弱实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不到十分之一。科研成果的审查,立项局限于理论性的探讨与现实应用脱节严重。在经营管理工作上也没有独立的机构协调运作。第二,企业方面许多中小型企业科学技术需求强烈,又苦于自身科研创新能力不足。大型企业的决策者对技术开发危机估计过高,研究投入不足,导致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慢,竞争力贫弱。

从产权角度来看高校科技威果转化_丰要有两种途径科技成果转移和校办企业。第一,高校科技成果转移是最为普遍的形式。但科研成果产生干小单位的实验室理想状态与产业化仍有很大距离。需要企业实行二次开发,小规模试产等才能实现产业化。虽然开发决策历程中可根据未来期望收益和成本实行危机决策,但这种理性危机决策更多受企业家的知识结构,人格特征,以及社会文化心理因素影响。第二,高校自办企业。优势在于学校可以利用高校优势为市场推广打下基础,在二次开发和产业化进展方面也有先天优势,还能节约交易成本。但企业经营需要企业家这类人却极少存在于学校当中。学校在经营管理,运曹和营销等方面会变得捉襟见肘。学校官僚作风容易转播到企业让新生企业未老先衰。

2.信息结构解析

信息结构是由信息流的方向,信息的集中和协调三部分构成。包含收集、传导、处理、储存、取出和解析经济数据的机制和渠道。决策者不可能完全了解面临的行动选择。因些,信息结构就要最大限度给各方决策者提给信息。校企双方在科技成果转化所需信息上存在着不对称。一方面,高校对企业的需求不了解选择科技研究项目时并不能和企业的真实需求接轨。一些学校寻找合作企业时也多是通过关系与企业接洽,很难完全匹配。

另一方面,企业需要的东西不能反映到高校课题研究中去。当科技成果存在转化的可能性时,转化的复杂历程中校企业双方的共同知识很少,这样的博弈历程中极易造成科技成果转化的失败。

校企双方信息缺乏,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起着协调的作用。这类中介机构紧要从事收集、处理,传导科技成果的供求信息,为高校和企业合作提给便利。与国外相比,我国中介机构的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首先,中介机构数量有限、功能单调,在高校,企业和政府三者之间不能有效地协调。而且没有足够的动力机制促进中介机构有效运作。纠纷发生时,中介服务机构的权益也无法保证。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区别程度上影响着科技成果转化。

3.动力结构解析

高校成果转化动力结构中最紧要的内容是激励部分。成果转化历程中个人在贡献的同时也要有自身需求的满足,学校希望成果转化能够换回利益而企业追求的是技术成果产业化后获得的利润。当激励机制对三方的区别需求得到满足后,才能保证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顺利实现。研发阶段,企业急需的项目在高校没有生存空间。企业也很少资助高校的项目研究,这与西方国家企业大力资助高校科研对比鲜明。其中项目审查立项与市场结合的激励机制缺位是紧要原因。转化阶段,危机投入服务机构和金融服务机构等是资金的紧要来源。转化的危机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使其不敢轻易提给担保或资金。同时高校和企业不履约、专利被侵权和利益分配冲突的状况时有发生,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双方获得的收益,而且知识产权保护在法律体系科技转化模式、经营管理体制和思想观念等方面仍不完善。最近我国修改了《专利法》,显示了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但积习已久要与西方国家接轨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成果转化后,利益分配问题也是激励机制的重要部分。专利和成果转移的所得归校方或国家所有。如果不考虑研究人员等各方面利益.很难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