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ITDA定义(含义)
EBITDA是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的缩写,即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利润。 EBITDA被私人资本企业广泛使用,用以计算企业经营业绩。
EBITDA的计算公式:
净销售量 - 营业费用 =营业利润(EBIT )
营业利润(EBIT )+ 折旧费用 + 摊销费用 =EBITDA
以上公司需要作出调整,或者界定“营业费用”的内容,才能正确得出EBITDA 的值。原因在于EBITDA 本生就是舶来品,西方的会计科目与中方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下面简单说明下。
国内净利润是这么算的(假如没有其他业务收支和营业外收支):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费用和税金-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税前净利润
而西方是这么算的: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SG&A(selling, general & Administration cost)=EBITDA
他们的SG&A(类似我国的会计科目“管理费用”),其本生不包括折旧和摊销等非现金项目。而我们的“管理费用”除了人员工资、福利、差旅、资产评估、起诉等等一大堆外,还包括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及商誉的摊销的。
因此,我们在在扣除了“管理费用”后,必须要把折旧和摊销加回来。
因此,我们仅仅用文中的“营业费用”一带而过是不行的。不如用税前净利润来推算EBITDA
税前净利润+利息+折旧+摊销=EBITDA
EBITDA
EBITDA is calculated as: Earning before extraordinary items + Income taxes + Interest + Amortization
EBITDA的运用
最初私人资本企业运用EBITDA,而不考虑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是因为他们要用自己认为更精确的数字来代替他们,
- 他们移除利息和税项,是因为他们要用自己的税率计算方式以及新的资本结构下的财务成本算法。
- 摊销费用被排除在外,是因为它衡量的是前期获得的无形资产,而不是本期现金开支。
- 折旧是对资本支出的非直接的回顾,也被排除在外,并被一个未来资本开支的估算值所代替。
后来,许多上市企业、解析师以及媒体记者亦纷纷怂恿投入人用EBITDA去衡量上市企业的现金状况。 EBITDA常被拿来和现金流比较,因为它和净收入之间的差距就是两项对现金流没有影响的开支项目, 即折旧和摊销。
为什么EBITDA会误入歧途?
然而,上市企业将EBITDA等同于现金流,却是一个非常不可取、很容易将企业导入歧途的做法! 原因何在?
在这样的状况下,企业就很容易被EBITDA导入歧途。 如果它过早地报告经营收入,或是将一些普通成本视作资本投入,那么EBITDA报告的利润结果也是值得可疑的。 如果它通过资本来回交易的方式膨胀收入,这种状况下,EBITDA报告的利润结果就一点价值也没有了。